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养老服务、生态建设、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大力实施“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宜居生态美
行走在白马镇董家村的乡村公路上,放眼望去,山林植被郁郁葱葱,村屯农舍零星点缀在干净平坦的道路两旁,田间群鸭戏水,地头绿意昂扬,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不断映入眼帘。
“为了维护村容村貌,6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每天都会对村里的主要路段及村组进行打扫,道路维护人员将定期对道路进行检查维护,村干部每两天也会对道路情况进行巡查,以实际行动改善村居环境。”董家村纪检委员陈锡英介绍。
据了解,一直以来董家村都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升级人居体验。现在,村里的水泥公路四通八达,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实行垃圾分类、旱厕改造,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天然气、自来水、光纤宽带进村入户,缩小了城乡差距,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一直以来,市中区积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截至目前,市中区共建立三个垃圾压缩中转站,设置垃圾点位3274处,投放垃圾箱(桶)约9834个;共改造农村户用厕所2.45万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达67409户;全区已有63个行政村基本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市中区积极开展化肥减量化工作,近三年来,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乐业市中区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发展,自2020年以来市中区一直推行不见面招标和保单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等保证金,有效节约交易成本,减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负担。今年,市中区开展公开招投标项目22个,招投标金额约4.29亿元,中标金额约3.86亿元,节支率约10.02%。
优化营商环境不只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医疗保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健康福祉,其中,异地就医更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市中区医保局不断简化异地就医经办流程,通过增加备案渠道、简化备案流程、提高备案通过率等措施优化服务,让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的便利。截至今年10月,市中区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普通住院5710人次,即时结算4975人次;市中区辖区内定点医药机构共结算异地普通门诊103919人次。
深化“互联网+监管”,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目前,市中区“互联网+监管”监管部门目录清单完成率、实施清单完备率、业务系统填报完成率已达100%。实现群众“零接触”查询、打印、下载企业电子档案,累计查询100余份,打通“个转企”系统升级渠道,办结41户。
此外,市中区还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打通服务农民工的“最后一公里”,扎实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目前市中区已建成6个村级农民工综合服务站。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措施都凸显着市中区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的显著成效。
宜养新城区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民生大计。近年来,市中区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养老事业的投入力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为老年群体绘就幸福晚景。
在城西街道“关爱老年,让爱回家”黄手环宣传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上门入户,向吕祖庙社区的老年居民科普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并为部分具有患病风险的居民免费发放黄手环,除此之外还为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了家庭卫生保洁服务。
为切实解决困难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市中区还印发了《内江市市中区困难老年人巡访关爱工作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区巡访独居、留守、特困老人共计5947人,巡访次数达50831人次,解决老人需求和问题194个,困难特殊老年人月探访率达100%。
此外,市中区以牌楼街道庙儿山社区、玉溪街道脚盆田社区作为试点阵地,积极打造社区老年大学示范点。以区老年大学师资队伍作为教学力量进驻社区,开展社区老年教育建设试点,在全区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老年教育格局。
面对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市中区以养老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助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据统计,市中区现有养老机构28个,其中,公办机构14个,民办14个,床位2510张,截至目前,共入住1680名老年人。
增进民生福祉,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市中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不断加强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努力交出更有温度、更加厚实的民生答卷。(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