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新月异的内江,要寻找属于甜城的城市记忆,还是得在市中区。
这里有内江牛肉面香飘整条街的民族路,有云集了内江人从小吃到大的特色美食的箭道街,有“半截还在天里头”的钟鼓楼,有国画大师张大千出生地原址地标……
在位于市中区城东街道益民巷附近,一段串联起多条小巷的老城垣成为内江人寻找城市记忆之地。在经过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的墙面上,一块“南门城垣”的标识牌为这里标注了“前世今生。”
“我就出生在南门城垣附近,挨着商贸发达的河坝街,这里毗邻沱江,以前住了很多纤夫,大多是穷人。”今年60岁的杨家慧是城东街道办事处的一名退休干部,她见证并经历了这段老城墙的“新生”。
杨家慧介绍,从2020年11月份起,城东街道在实施智慧南门城垣小区改造工程中,把距今有500多年历史的旧城墙——南门城垣进行了修复,主要对受损的墙体进行部分拆除、砌筑和加固,清理影响城墙安全的树木并重做城墙排水。
南门城垣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用青砖进行了加固,修旧如旧,与周边的带有历史感的房屋融为一体,呈现一个“焕然一新”的老城墙,再现昔日风采,恢复了居民对于内江老南门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一同得到修复的,还有东门城垣。
内江城垣自明至清,经过由兴到废的过程;到近现代,随着防卫功能消失和建设需要最终被拆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内江的老城墙见证了内江水运码头的繁华。以前,从北城垣巷到南门城垣一带的江岸,停泊着来来往往的商船。糖、夏布等从这里运出去,盐、茶等从这里运进城,那时,内江城外的沱江,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老城墙见证着老内江的变迁和发展,在背街小巷里,市中区还在用“绣花功夫”为老城区留住“根与魂”。
在城东街道钟鼓楼社区运输巷,两侧的墙面绘满了有城市记忆的图案,如成渝铁路、沱江风光、砖瓦房屋……在附近经营凉菜摊的商贩对此十分赞赏,笑着说:“来这里拍照打卡的人多了,我们生意都更好了!”
据市中区城东街道办事处消息,接下来,在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中,还将在背街小巷植入文化元素,通过彩绘、浮雕、老物件、老照片等方式,展示内江的历史变迁和曾经的市井文化,唤醒居民群众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留住城市记忆,促进城市文化有机更新。(罗尹 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