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从国家战略落脚到地方发展,在资中县孟塘镇杨树村, 一幅乡村美、产业兴、人气旺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杨树村常住人口2365人,户籍人员4436人,是孟塘镇常住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与许多大量劳动力外出的村不同,杨树村的村民年轻人较多,劳动力大都能就近就业或创业,就连村委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也不过31岁。杨树村在纳入省级重点帮扶村后,通过政策引导,各项产业蓬勃发展。
黄中余是土生土长的杨树村人,养殖鲶鱼已经十多年,现为资中鲶鱼养殖协会副会长。2016年,黄中余在杨树村流转土地200余亩进行鲶鱼养殖,并成立资中县茂盛养殖家庭农场。
“这种原种鲶鱼,它条形更好,颜色更清秀,看起来发亮,加上我们时间喂得久,基本上要喂两年再出售,所以鲶鱼的品质能得到保障。”黄中余介绍道,过去由于部分养殖户采用外来品种滥竽充数,使得资中鲶鱼品质受到影响。作为“中国鲶鱼之乡”,近年来,资中致力于重塑鲶鱼品牌,如今,发到养殖户手里的鱼苗都是资中原种鲶鱼——南方大口鲶,从源头上保障资中鲶鱼的品质。
2017年,资中县盈满收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杨树村成立,村民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参与入股村民106户。在黄中余的带动下,养殖农场规模扩大至400亩,入股村民保底分红2000元一年。
2019年,合作社开始探索果渔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柑橘类水果800余亩,鱼塘养殖的废水作为果园的有机肥,既解决了废水处理问题,又能促进果子口感和品质的提升。如今,果渔循环这一产业模式可实现年产值700余万元,村民除了获得分红,在农场常年务工人员人均收入还可达30000元左右。
“目前我们的鲶鱼加工厂正在建设中,我们将延长鲶鱼产业链,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为资中鲶鱼的品牌塑造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黄中余说。
在杨树村,像黄中余一样,扎根家乡的产业带头人还有很多。凡文英是一名水果批发商,于2021年回到家乡成立梦凡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桃、李、樱桃等水果。“销路这一块我们不用愁,不光是自产自销不用愁,如果说农户愿意种植,也可以由我来打开销路市场。”凡文英说,从事水果批发多年来,她早已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
下一步,凡文英准备将自己的果园打造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农庄。“政府也是非常支持返乡创业这个事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和方便。通过我们自身和政府的努力,相信在几年内我们杨树村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凡文英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杨树村的蚕桑产业示范园内,养殖户郑仕学正在告诉儿子郑云秋,蚕子幼虫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2015年,怀揣着对故土的热爱,郑仕学放弃了多年的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开始了创业之路。2020年,在经历过多次挫败之后,郑仕学选择了蚕桑养殖,如今,蚕桑产业已发展得小有成就。“蚕业中心免费给我们培训,手把手教,还带我们到处去参观,可以说政府在资金、技术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信心。”郑仕学说。
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郑仕学将自己大学毕业的儿子也叫了回来,一起将蚕桑产业发展壮大。在郑仕学的带动下,附近许多村民也开始养蚕,他不仅免费给大家教授养蚕技术,还帮助村民进行统一收购销售。“做农业是比较苦,但总要有人去做,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相信农业这块将来肯定会大有前途。”郑仕学满怀信心。
孟塘镇杨树村党总支书记李小波说:“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乡村衔接资金建设杨树村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杨树村易购超市、杨树村农副产品加工厂。通过项目的落实后能够为杨树村增加集体收益15.6万。”
李小波表示,村两委将加强党建引领,为有理想、有抱负,全心扎根农业产业的有志青年提供基础平台,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的脱贫户及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打造乡村振兴建设新起点。
种养殖多样化的农业产业发展为杨树村带来了多元化的可能和蓬勃生机。“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是要让农村“活”起来,人气旺起来。在杨树村,能看见年轻人创业的热情,能感受到当地村民浓厚的家乡情,他们愿意回到家乡,耕耘家乡。政策落地,产业兴旺,人气回增,这便是乡村振兴之路上应有的样子。(吴小璇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