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山市沙湾区坚持党建引领,在集聚发展优势产业、全面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上攻坚克难,探索推行“三大模式”,打造乡村振兴“山区样板”,先后创建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全省中药材产业重点县、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三农”工作先进区、文化工作先进区、平安建设先进区。
拓展“石缝经济”,开创荒山荒坡特色农业新模式。坚持“粮下地、药上山、不与粮争地”原则,立足“七山、二丘、一坝”地形地貌特征,在28.3万亩喀斯特地貌上探索发展“石缝种植”,建成全国最大川佛手种植基地6.3万亩和全国最大柔毛淫羊藿种植基地0.3万亩。采取“去石覆土”方式,发展“石堆经济”,打造“石头堆里抓产业2.0版本”,让“乱石滩”发展成为“金疙瘩”。聚焦“农业+旅游”,将山区劣势融入农业发展,探索“石洞经济”,打造“石头洞里抓产业3.0版本”,实现“山区”变“景区”,走出一条“工业城市抓农业、石头缝里抓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突出“粮药融合”,梯次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坚持“粮食安全”主线,编制《沙湾区国家级粮药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通过精品提升“万亩药”,全力打造“万亩稻”,突出“粮+药”融合发展,引进福华高科种业、中科农福等龙头企业4家,组建“科企水稻联合体”,推动“一园三区”抱团发展、提档升星。力争今年把沙湾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严守“两条底线”,构建“1415”耕地保护新模式。创新“1415”工作思路(一张种植规划图;《耕地基本情况台账》《永久基本农田台账》《高标准农田台账》《撂荒地排查整治台账》四本台账;一个耕地占用有序退出方案;五级“田长”—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农户包田),试点“田长制”、实现“田长治”,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带地块下达14.57万亩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组建9支排查队伍开展巡查700余次,发现并制止“三田”行为(耕地闲置“荒田”、种树种草“占田”、违规建房“毁田”)49起,清理整治撂荒地515亩,恢复粮食种植面积3000余亩。(赵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