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变示范村 峨边底底古村实现华丽转身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11-28 15:39:39 编辑:王卫东 点击: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请你留下来……”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立足毗邻黑竹沟国家4A级景区的独特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文风情,坚持“文化+旅游+扶贫”思路,坚持以文促旅、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推进新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服务提升,逐渐成为峨边全域旅游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成功探索出一条彝族地区乡村振兴之路。
夯实发展基础“彝族山寨”变“旅游景区”
底底古村抢抓成昆复线、峨汉高速、S309峨美路建设带来的“时空压缩”效益,被纳入“1+1+2+N”全域旅游战略布局,作为黑竹沟“沟内游、沟外住”的重要承接点,进一步完善“一日游”“二日游”等文旅产品供给。
“发展旅游必须要有特色,我们把彝族的传统文化整合到新寨的提升打造上来。”底底古村党支部书记洛子布哈介绍,底底古村整合彝族新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政策,采取“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把彝族传统的“太阳历、牛头桩、古谚语”等元素植入新寨建设全过程,实现人文资源和新村建设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旅游配套承载力。同时,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大力实施旅游扶贫重点村“1+4”行动,深入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建成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完善配电、供给排水、通信网络等服务设施,增强旅游服务软实力,推动底底古村由打卡式景点旅游向深度旅游转变,不断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
突出地域特色“彝族民居”变“禅驿民宿”
底底古村充分利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来的政策红利,引进乐山立事达集团,统筹形态、文态、生态“三态合一”,建成全市首个彝族特色村级文化“禅驿·底底古度假酒店”。
“我们将‘三角桩、火塘座、日月旗’等彝族生活元素以及‘红、黄、黑’三色融入酒店各个角落。”“禅驿·底底古度假酒店”负责人介绍,酒店始终坚持按照“硬件特色文化+软件现代文化”相结合,立足原有民居风格和自然地貌,发挥山区绿色、生态、有机优势,坚持依山就势、随行生变,融入竹林、竹座、竹园等“禅”元素,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走进禅驿酒店,无论是客厅的火塘、房间的窗帘,还是床上的靠垫……彝族元素随处可见。
“阿老表,你别走,彝族的姑娘多美丽,山寨的风景多迷人,美酒享不尽、欢乐彝族多……”如今,来到底底古村,白天欣赏美丽的风景、聆听彝族长者讲述彝族经典《勒俄特依》的历史故事;晚上,品彝族美酒、尝彝族烧烤,还能和彝族小伙、姑娘一起跳达体舞、唱彝族情歌《阿惹牛》,让游客乐不思蜀。
禅驿酒店入驻底底古村,不仅租用村民的住房做酒店民宿,还实现了部分村民在酒店务工就业,“租金+务工收入+年底分红”对部分村民来说是笔可观的收入。尝到旅游发展甜头的底底古村村民,发展旅游的意愿越来越强,服务意识显著提高,逐步从传统的“务农者”“耕山者”转变成了手端“文化碗”的“旅游者”。
坚持共建共享“贫困山寨”变“小康新村”
“我们要坚持共建共享,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洛子布哈介绍,底底古村紧扣乡村旅游消费升级带来的新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强化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并举”,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同时,坚持文化共享、文明共建、产业共荣,深挖彝族文化,将静态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创新打造“积分超市”,积极引导村民自治,着力营造安心、舒心、放心旅游环境;坚持“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入股企业、鼓励群众租赁住房建民宿、开展劳务培训推动就近务工、兴办“彝族乐”等,带动群众实现“股金+租金+薪金+现金”四重收益。
曾经“背靠马鞍山、家住景区边、吃饭全靠天”的底底古村完美实现从“贫困山寨”到“小康新村”的华丽转身。如今,底底古村成功创建为国家2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四好”村、市级彝族新寨建设示范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