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井研:“红色议事堂”推动乡村共治走深走实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11-22 16:54:30 编辑:王卫东 点击:
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全县96个村全覆盖推行“红色议事堂”,通过扩宽议事渠道、完善议事规程、搭建多元共治网络,将过去“我提出、你办理、我受益”的服务方式转化为“我主张、我参与、我推动”的共治模式,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享有者。
党建引领乡村议事,扩宽参与治理渠道
过去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途径零散、不成体系,通过推行“红色议事堂”,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走深走实。
建议事组织,明确“谁来议”。采取村民代表推荐、户代表选举方式,推选“红色议事堂”副理事长、秘书长各1名、议事员不少于20名,理事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其他成员由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热心群众事务的“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人等组成,真正把舞台“让”给群众、话筒“递”给群众。
搭议事平台,明确“在哪议”。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整合闲置场地,实施统一挂牌、统一标识、统一布置“三统一”,打造议事场所90余处,同时设立线下议题信箱和线上微信群,建立“村民提案日”“集中走访日”等制度,让议题收集随时又随地。
定议事制度,明确“如何议”。根据问题收集、议题提出、集体讨论、结果表决、实施监督5个环节,建立“五事”议事制度,即征询意见“提”事、充分讨论“议”事、集体表决“定”事、及时跟踪“办”事、定期反馈“评”事,通过全链条民主协商闭环流程,确保议事办事流程更加精准、有的放矢。
着力实施“三微”工程,集聚多元共治合力
过去居民在乡村治理中普遍当“看客”,“等靠要”思想突出,通过推行“红色议事堂”,着力实施“三微”工程,让群众既当议事者,更当共治者,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实施“微志愿”工程,育治理队伍。由村组党员干部牵头,以热心群众为主体,组建爱村护村志愿服务队40余支,开展纠纷调解、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举办认养绿地绿树、修剪花草树木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乡村自治力量,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实施“微场景”工程,建美好家园。利用广场墙壁、农户住宅和后院墙面等,打造文化宣传墙90余面,设立“幸福笑脸”“善行义举榜”“事务公开栏”“居民公约”等版块,及时传递政策动态,全面展示邻里风采,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熏陶。
实施“微点子”工程,强致富能力。发挥议事堂成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为有意愿、有能力的创业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技术、技能、信息等“微点子”,累计回引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30余人返乡创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帮助300余名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发挥议事协商作用,提升服务群众实效
“红色议事堂”站稳群众立场,改变以往政府自上而下大包大揽的做法,群众“当家作主”“有事好商量”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一些村由过去的“纠纷多、矛盾多、怨气多”变为现在的“歌舞多、笑声多、谦让多”。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红色议事堂”打破了以往“你讲我听”的说教模式,搭建起“让群众能说话、有地方说话、有时间说话”的下情上达平台,累计收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等意见建议300余条,群众有了“话语权”,对参与商议解决“家门口的事”充满了热情。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红色议事堂”通过民主协商议事、实施“三微”工程等,推动一大批群众反映的难题得到解决,一大批信访积案得以化解。截至目前,共解决群众出行困难、饮水困难、房屋修建等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个,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调处农民工维权、医患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350余件,调成率98%,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
凝聚思想感情共识。“红色议事堂”是走进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形成团结服务群众、教育引领群众的常态机制,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激发“爱家乡、感党恩、跟党走”的情感共鸣,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孙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