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着力解决安置小区周边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标准化普惠性幼儿园缺失的问题,通过创新机制、盘活资源、严格筛选,办好离家近、价格低、质量优的普惠性幼儿园。
创新机制,推进“村、社、企”联合模式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解决群众入学难问题,峨眉山市委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多部门联动,分工协作解决饮水、电力等相关问题。党员领导干部也下沉一线,借助坝坝会、党员大会、上门入户等征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所需。经过反复分析研判,最终确定采取“村党总支+合作社+企业”的模式领办幼儿园。
盘活资源,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确定了开办幼儿园后,选址问题又摆在党委政府面前。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太泉村大部分土地被划为城市规划区,没有足够大的场地支持办学。为此,村“两委”主动争取,各级党组织积极配合,决定盘活闲置资源,将附近的门市以低价出租给太泉村用于开办幼儿园,既提高了村集体经济的利润空间,又解决附近儿童的就读需求。
严格筛选,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在引进专业管理团队时,各级党组织多方寻找优质管理团队,力求保证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让家长放心,管理服务让家长安心,日常教学让孩子开心。经过各级党组织严谨地筛选和太泉村村民大会讨论,最终确定引入办学经验丰富管理团队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营,保证了幼儿园的顺利开园。此外,多年来,太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房屋、门市出租,发展模式单一、造血能力偏低。村“两委”借此开办幼儿园的机会,决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共同出资300万元,保证幼儿园的建设和日常运营,让群众入园难的问题得以解决。目前已建成占地600余平方米的村办普惠性幼儿园,对本村儿童实施一定程度的学费减免。现园内学生有300余名,预计本年度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8万元。(峨眉山市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