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小麦抽穗扬花期,也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为确保小麦丰产丰收,沙湾区抢抓晴好天气,使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作业,全力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3月9日,走进嘉农镇王场村小麦种植基地,虽然当前正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期,但是在麦田里,并没有看见背着药箱喷洒农药的村民。
但随后,一阵“嗡嗡”声解释了这个奇异的现象。一架植保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腾空而起,沿着200亩小麦田低空飞行,不断向麦田里喷洒农药。“无人机飞防每小时可以作业120-180亩之间,效率是人工操作的20-30倍,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正在认真操作植保无人机的“飞手”曾文兵说。
据了解,通过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是目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省时省力外,相比传统人工作业的方式,喷洒更加均匀,并且作业过程中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增加了农药雾流对农作物的穿透性,病虫害防治效果更好。同时,针对密集易损坏和无法人工喷洒的特殊地段,无人机也能够轻松进行施药。“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够快速解决病虫害,特别是对于灾害性、毁灭性的病虫害,植保无人机的防治作用十分明显。”区农业农村局植保农艺师魏世清表示。
下一步,沙湾区还将在全区范围内,将植保无人机广泛应用于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作业,进一步提高全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林敏 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