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沙湾区实施“才汇沫水”行动推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3-07 17:01:55 编辑:王卫东 点击:
乐山市沙湾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创新实施“才汇沫水”行动,全面优化“引、育、用、留”人才生态链,着力构建“政策一个出口、引育一个进口、服务一个窗口”人才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智力支撑。
筑巢引凤,打造强力政策体系
整合既有政策。聚焦人才政策分散化、部门化问题,全面梳理区内人才管理、激励、保障等政策办法,系统整合各职能部门人才支持政策65项,汇编政策“宝典”,从“引、育、用、留”四个方面细化科技创新、职称评聘、医教游购等12个类别人才支持政策。
出台支持办法。聚焦人才最关心的待遇和发展问题,构建“1+3+N”人才政策支持体系,出台人才特殊支持办法“1总则”和教育、卫生、企业人才支持“3细则”,配套“鼓励引导人才向乡土流动”“博士专家工作站支持办法”等“N”项政策,动态拓宽“N”的覆盖领域,增强人才政策“虹吸力”。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设置教育、卫生领域“特设岗位”95个,拓展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政策渠道,累计引进硕博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急需紧缺人才40余名。
优化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召开“才汇沫水”行动调度会议,按照“清单+责任+时限”模式项目化管理40项重点人才工作任务,打表推进、定期研判、推动落实。健全人才工作运行管理机制,出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细则,优化职责清单、议事决策规则和人才联络服务员制度。
栽花育苗,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探索“订单式”校企合作。围绕钢铁冶金、川佛手和柔毛淫羊藿等优势产业,与中科院、东北大学、重庆钢铁等科研院所联合创建“人才飞地”“实训基地”,打造“钒钛研究中心”“村博士工作站”“冶金机械职教集团”等合作平台,采取“订单式+定点式”模式培养人才,建成技能工作室45个,合作开展提钒提钛、固废高效利用等科技项目50余个,累计向企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280余人。
开展“联合式”人才培育。出台人才向乡土流动“十条措施”,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整合农业农村、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等业务部门专业力量,开展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健康指导员、乡村工匠等专业人才队伍培训,累计培育“沙湾名医”“沫若名农”“铜河工匠”56名、培训各类实用人才3000余人次,服务乡村振兴建设。
落实“捆绑式”激励保障。对新引进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给予5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的安家补助和每月不超过1.5万元的岗位津贴;对获得市级及以上各类人才奖项的优秀人才,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配套激励。设立“人才联姻奖”拴心留才,对新引进的优秀人才与在沙湾区工作生活的对象登记结婚的,给予1万元至2万元奖励。
修篱筑道,构筑人才温暖之家
搭建人才服务桥梁。创建“智库论坛”“英才联谊会”等沙龙平台和“嗨,沙湾”微信服务群,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和沙湾英才、名师、名医等座谈交流。成立高层次人才联络员队伍,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代办帮办、全程跟踪、集中反馈”保姆式服务,累计解决人才工作和生活困难36个。
畅通人才服务通道。统筹医疗教育、文旅康养等资源,用好资金补贴、服务保障等政策,制发“沫若英才卡”,畅通人才医、康、养、游全方位保障“绿色通道”。实施“人才之家”工程,投入360万元打造高品质人才公寓,配套星级物业,解决人才现实所需。
延展人才服务半径。抓好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组织开展“以史为鉴、走向未来”主题演讲和“重走长征路”“沫若大讲堂”等红色研学活动,注重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优秀人才中推选“两代表一委员”,优先晋升职称40余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沙湾区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