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沙湾区统筹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入实施“嘉乡”振兴专项行动,积极探索创新合作经营、自主经营、服务经营“三种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可持续发展。
一是合作经营模式。通过经济合作社主导,引导业主投资,按照“一基地两特色多园区”发展思路,坚持“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发展路径,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全区联手中国医学科学院、省农科院、乐山师院等高校院所博士专家20名,创立“产业博士工作站”4个,发展中药材6.5万亩、林竹59.5万亩、茶叶4.74万亩、果蔬3.4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9家、农民专合社463家、家庭农场276家,种养大户547户。
二是自主经营模式。坚持“多规合一”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划分太平道地中药材片区、嘉农新型建材片区、峨山研学康养片区3个镇级经济片区和13个村级经济片区,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理清农户与集体在资产、资源、产权及权利关系,实施资产资源折资量化,按照“全民参与、全民配股”的方式,引导群众入股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村组干部、农场经营者以及广大农户共同开展经营活动,有序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区整合现有农家乐216家,每年给经济合作社带来收益800余万元。
三是服务经营模式。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联系相关部门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维权等知识培训,引导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同时依托能人搭桥、主动出击等方式,为区境内外企业提供综合协调、劳务派遣、承建小型基建工程等服务,为本地农户提供水果、苗木、农资销售和技术服务,获取经营性服务收益。目前,建成劳务基地37处,转移劳动力13720人,每年获取经营性服务收益1900余万元。(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