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市中区聚焦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需求,坚持党建引领、队伍建设、多元自治“三曲同奏”,唱响城市基层治理“新乐章”。
唱好党建引领“主题曲” 打造城市基层治理“桥头堡”
健全组织体系。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中心城区构建起“区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5个街道党工委+49个城市社区党委+社区以下党组织+1000余个院落、楼栋党小组”一贯到底的“区—街—社—院—楼”五级党组织治理体系,实现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全覆盖。
优化管理体制。持续为街道放权赋能,制发《乐山市市中区街道机构改革方案》,调整街道职能配置、优化街道机构设置,全面赋予街道评价部门、重大事项参与建议等6大权力,有力推动街道权责统一、职责归位。
完善服务功能。建成集成综合服务的“心连心·邻里中心”5个,163项行政事务、800余项审批业务、100余项服务项目全面下沉邻里中心具体办理,通过“线上咨询+线下服务”模式,延伸辐射中心城区居民群众80余万人。
奏好队伍建设“进行曲” 组建城市基层治理“先锋队”
全力推进社区干部职业化建设。制发社区干部专职化改革方案,创新设立8个“领航书记工作室”,推出社区干部全链条培育“育林计划”等系列配套改革制度,8个领航书记先后开展授课20余场次,受益社区干部超100人。常态化选派优秀社区书记、社区专职干部参加省、市、区相关业务培训超120人次,社区干部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全力建强社区以下治理队伍。全面抓实社区以下治理队伍建设,按照“划小织密”原则构建“58个大社区+683个小网格”的基层治理“最小单元”队伍,全面构建“小区党组织+自管委员会+居民”三方联动的自治服务体系,引导广大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疫苗接种、老旧小区改造、“双创”等治理中心工作中,居民参与率从10%提升到85%,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
全力抓好社区“五老”作用发挥。积极组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工作队伍,建成“‘老兵’工作室”、“五老调解室”等服务点,引导“五老”队伍积极建言献策、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目前,已回引“五老”人员11人,主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超5人,提出小区治理相关建议意见50余条,为小区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弹好多元共治“协奏曲” 搭建城市治理“连心桥”
构建资源集中的区域中心。建成5个街道区域化党建联盟,整合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机关事业单位及“两新”组织力量,形成下沉执法力量、辖区党员、机关志愿者、热心市民等8支“常备力量”,同步建立服务需求、服务资源和服务项目“三张清单”和双向认领机制,围绕社区治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为社区治理提供能力支撑和机制支持。联盟成立以来,已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解决协调解决社会治理各类问题超30个,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搭建群众参与的自治舞台。完善党群联动机制,发挥小区党支部引导、宣传和服务群众作用,积极引导小区居民参与自治,在11个社区23个小区开展“金点子”有奖征集活动,收集小区居民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群众“锦囊”130余条,36条建议意见被转化为社区公共服务项目,12条环境美化、文化建设等相关建设被纳入社区建设目标任务,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激发,建言献策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
培育专业服务的社会力量。推进社会组织引进和孵化,先后培育518志愿服务中心、市中区青少年服务中心等枢纽型社会组织7家,牵引30余家服务型社会组织和兴趣爱好型社会入驻邻里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婚姻家庭、育儿养老、法律援助等低偿可及的服务80余项,有力满足社区居民差异化需求供给。(市中区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