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沧桑巨变,红色冕宁换新颜,冕宁大地从贫困走向了富裕。
风雨兼程70年,红色冕宁迈上发展新高度: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69亿元,同比增长3.1%,经济总量位列全州第一方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86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5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404元、19315元。
砥砺奋进谱新篇,索玛花开幸福来。建州70年来,红色冕宁,转型跨越,稳中求进,书写了新的华彩篇章……
新村新寨托起百姓幸福梦
在脱贫攻坚中,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二组,依托援建项目和红色景区彝海,用活企业支持资金,把曾经矮小潮湿的土坯屋打造成彝家旅游新寨。
“我家开的农家乐,一年就有10多万元的收入。”依托“结盟新寨”开起农家乐的“结盟农庄”负责人说。
“这么漂亮的村庄,简直像做梦一样。”站在新寨前,76岁老人果基瓦坡说。
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通过盘活“三块地”(撂荒地、集体建设用地、河滩地)拓展发展空间、盘活闲置资产壮大集体经济、盘活闲余资金实现助农增收、盘活人才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让建设村摇身一变成为生活富足、别墅林立、瓜果飘香的最美乡村。
“我种了43亩螺丝椒,种了收,收了种,一年能收两三次,亩产可达2.2万斤,平均一斤能卖5.5元,扣除各种成本,一年纯收入可达100万元。”建设村辣椒种植户卢云浩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2023年,建设村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
现在的建设村是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四川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集体经济十强村,“生态环境美、住房有特色、产业有支撑、设施更完善、服务全配套”的田园综合体正在形成,“花争艳果飘香,田园变景区,农民变股民,开小车住楼房”的新农村乡村振兴新画卷已经铺开。
如今,在冕宁这片广袤大地上,新村新寨次第崛起,欢歌笑语荡漾其间。
特色农业迸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走进冕宁县宏模镇十万亩油橄榄种植示范区,漫山遍野的橄榄树格外惹眼,微风拂过,橄榄枝在风中摇曳,一颗颗油橄榄长势喜人。
以宏模镇为中心,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冕宁共同打造的高标准油橄榄产业园面积2.5万亩,集产品深加工厂、油橄榄品种科普展示园、油橄榄文化展览(销)馆等为一体。
“公司+科技+农户+基地”的油橄榄创新经营模式,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有力、经济、长效的支柱产业,带动当地6000余户农户致富奔小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油橄榄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初见成效。
70年来,冕宁不断调整农业生产发展思路,坚持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特色发展”为主线,狠抓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稳步推进“两区、三带、六大基地”建设。
在冕宁,雅砻江流域形成了以核桃、青花椒为主的林果业,安宁河流域建成十里樱桃长廊、优质水稻基地、5万亩集中连片优质烟叶基地、万亩脆红李基地、千亩设施农业基地,二半山区、高寒山区形成了生态养殖基地。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创建,利源养殖与新希望集团合作建设全州最大的优质仔猪繁育基地,取得优质粳米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9个,马铃薯、樱桃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个,“冕宁火腿”“泸宁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元升“澳利欧”橄榄油获“2018广州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开启了“特色与规模并举、产业与品牌同步”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文旅融合奏响全域旅游新乐章
如今,彝海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泸沽峡、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文化广场、红色冕宁纪念馆、红军草地公园等都是著名旅游景点,冕宁全域旅游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目前,冕宁已先后创建7个国家3A级景区、2个国家4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科技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冕宁县围绕本土资源特色,瞄准红色科技文化、美丽乡村点缀的发展方向,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以创带建,打造特色品牌,完善配套服务,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奏响全域旅游新乐章。2021年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回眸70载岁月,历经艰难坎坷,冕宁经济社会面貌翻天覆地。站在新的起点,冕宁正迈步新征程、走向新辉煌……(马嘿依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