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问题环境改善教育法创始人邓顺章:挽救游走在退学边缘的青少年学生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9-30 20:08:44 编辑:徐扬 点击:
“邓教授,感谢您和您的团队对我儿的成长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和厚爱,让他重新树立起了信心,重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我和我爱人深表谢意!”青少年心理问题环境改善教育法创始人邓顺章收到一条来自家长的感谢短信。邓顺章说到,这位同学因心理问题濒临退学,经过一段时间环境改善法矫治后能够重返学校,学业成绩还有所进步,很为他感到高兴。
据了解,邓顺章是2013年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孩子成长咨询手记》的作者,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教育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具有中国智慧的方法矫治因心理问题濒于退学的青春期孩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和团队探索出一套通过改善青少年所处环境,同时采取规范作息、手机管控、价值重塑、体育锻炼和培优补差等针对性的措施来矫治青少年严重型厌学问题的方法——环境改善法。

环境改善法教育实践基地
“在我和我的团队接触到的所有个案中,发现当前的主流心理问题治疗方案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人生病孩子吃药,南辕北辙;二是把心理问题疾病化,吃药门槛低,吃药一段时间后缺乏有效的方法介入帮助孩子及时断药,而形成长期对药物的依赖。”邓顺章谈起自己用环境改善法矫治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初衷时说,“根据《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现状》数据显示,心理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而人民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则显示,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全国抑郁症患者总数的30.28%,抑郁症患者中的50%为在校学生,学生抑郁症患者中的41%曾因抑郁休学。”
外部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但同时这些环境本身也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邓顺章的环境改善法将患有严重型心理问题、处于退学边缘的青少年从当前的学校或者家庭环境“剥离”出来,换到一个新的、适合其朝着积极方向转变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既包括物化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方面,实践基地在选址上选择了远离城市的山清水秀之地,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宁静的环境都能够给青少年以身心上的放松和愉悦。

学生在爬山中亲近自然 
人文教育环境方面,环境改善教育法不同于以西方心理学为基础的主流心理疗法,也区别于让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住院治疗或者进行军事化训练的处置模式。邓顺章主张不暂停学生的学业,而是通过单独的学业授课与辅导,使其在学业上取得进步,从而建立起自信。
“古代中国的很多学派对心理问题也很有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医当中也有关于情志抑郁的研究,中华武术中有强身健体的理论。”邓顺章说到。中医认为人都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这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如果某种情志活动超过一定的度且没有得到有效的排遣,久而久之就会“积郁成疾”,但这个“疾”的疗愈主要依靠的不是药石,而是要用“心药”。所以环境改善法所采用的方法不是给孩子贴上“有心理疾病”的标签,而是换一个新的、更适合其成长的环境,由此产生由外而内的改变。

学生饲养小鸭子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环境改善法将教育者和青少年之间建立信任放在了首位,因为只有青少年从内心接纳了施教者,后续的措施才会产生正向的效果。信任建立之后,需要收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背后的相关信息,分析推理出孩子从心理健康到亚健康再到出现心理问题或是严重心理障碍的全过程,对青少年出现严重型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
“做完这些前期的工作,就可以以尊重事实为原则设计因材施教的个性化矫治方案了,为了让方案实施起来更加顺畅,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来。虽然方案因人而异,但环境改善法的措施主要包括规律作息、手机管控、亲近自然、体育锻炼、拓宽格局、自理能力培养、学科正常授课与弱科的补强等。”邓顺章介绍到。
教育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邓顺章表示,希望能为具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趟出一条新的路径,使其能够在不落下学业的情况下,实现由外而内全方位的改善,重新回归社会,重新找回成长的信心。(雍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