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减灾,武胜这样备考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5-10 10:49:17 编辑:陈蓉 点击:
进入5月,嘉陵江流域降水增多。据气象预测和江河洪水趋势分析,2022年汛期(5月至9月)气候较为异常,主要气候特征为涝重旱轻。武胜县境内有1江4河74溪99座水库水电站,江河干流总长301公里,防汛备汛工作进入关键期。

如何应对防汛大考?
“建成由水雨情监测、汛情传递、预警预报、调度指挥、综合保障五大基础信息处理模块组成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智慧系统。”武胜县副县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县防指”)指挥长王国明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防汛备战,切实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全县上下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全面排查风险点,以最严密的举措、最扎实的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为防汛赢得主动权。

今年汛期有哪些特点?
“与往年相比,嘉陵江干流河段以中等洪水为主(广安水情中心预测为10000至15000m3/s,5年一遇洪水为16200m3/s),中小河流以中等偏低洪水为主;受极端天气影响,不排除个别河流发生较大暴雨洪水的可能。”县防指常务副指挥长、水务局局长李隆林说。
今年以来,武胜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气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武胜平均气温为12.6℃,较常年同期偏高1.8℃;全县总降水量为175.0mm,较常年同期偏多50%。3月31日出现今年首场大雨,较历年大雨开始期提前1个多星期。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区域性暴雨次数正常为9次左右,首场暴雨比去年来得早。7月下旬开始,武胜将有20天左右的一般性伏旱。秋季降水偏多,秋绵雨强度接近常年。每年8月至10月嘉陵江会形成过境洪峰,将导致沿岸道路和水利设施受损、支流河道长时间超警、县城内涝及农田大面积受淹等灾害。

整合力量 筑牢防汛“安全堤”
防汛第一要务,就是预警监测。“让数据跑在洪水前,我们有科技利器。”武胜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负责人谭辉说。
“通过终端设备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位及周边环境。”谭辉介绍一键式紧急报警柱说道,巡查人员或居民发现水位异常后,可按下报警键;值班人员通过双向语音激光高清视频摄像头,可实时了解水情灾情。
像这样简便易操作的一键式报警柱和双向语音激光高清视频,武胜共安装了82台站,分布在一江四河的码头渡口、跨江大桥以及水库大坝等地。武胜全县水旱灾害防御重要部位还建有简易雨量报警器及预警广播183台套、水库动态水雨情监测站84站,以及防汛无线调度通讯系统手持和车载终端4基站196台、北斗卫星应急通讯7台、江河精准水位标尺48个断面和境内5条江河洪水风险图。此外,武胜县还在嘉陵江入境口和城区段布设了2套全天候热成像双光谱探测仪,自动监测预警并追踪江面大型漂浮物和失控船舶。
测得准,更要传得快,让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有关乡镇和防汛减灾重点工作部位,是答好防汛大考“考卷”的关键点。目前,全县全覆盖建立了县、乡、村、点四级组织责任体系,落实各级各类责任人1153人。
“督促各级各部门做好预案编制、队伍演练、物资储备和预警研判。”武胜县防指常务副指挥长、应急管理局局长唐建兵介绍说,截至目前,武胜县已修订完善包括《武胜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武胜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县乡预案46个、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324个,组建抢险队伍35支4156人。
“目前,全县正在开展专防和群防队伍抢险应急演练和培训等。”唐建兵说,他们切实加强实演实训,主动做好打大仗、打硬仗准备。

补短板强弱项 全面排查风险点
由于县城老城区管网建成时间久、里程长,时常有管网损坏、堵塞导致排水不畅的情况发生。今年以来,武胜县持续开展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清淤整治和清理维护,疏通城市地下排水“主动脉”。
与此同时,住建部门还加快推进市政道路改造和排水廊道(石拱涵)隐患排查整治,保障安全平稳度汛;维修、更换防汛排涝应急储备物资,确保险情发生后能及时有效处置。
在完善防灾机制的基础上,武胜还“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并纳入台账,实行分级分类闭环管理。同时,完善警示标志、避险撤离路线牌,明确预警信号、应急避险场所等防灾减灾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武胜在日益完善防洪工程体系、落实环环相扣工作举措的前提下,严格落实值班值守、预案演练、防范整治等措施,层层压实“人防”工作责任,升级“技防”精准度,增加防灾监测覆盖面,确保安全度汛。
此外,从今年2月开始,武胜还组织开展对重点防汛部位的督导检查,组织水务、应急、住建、气象、发改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做到问题当场反馈、现场交办、限时整改,并健全完善联动响应机制,强化应急响应执行,确保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夏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