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则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着眼民族复兴,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出了有关教育体育改革发展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安市第六次党代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广安历史发展方位,结合广安实际,提出坚定实施“四大战略”,确立“稳中求进、聚力成势、提质增效”工作取向,部署了教育体育六大任务,为未来五年广安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确立了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广安市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体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体育、从规律上办教育体育,把教育体育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提高地方综合竞争力储能、赋能、提能,使教育体育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追求办有温度的教育和有热度的体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加快推进建设教育体育强市。
精选四大方向突破
坚定实施同城融圈。坚持开放办学、开门办学,积极争取与成渝两地教育体育部门和学校、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在教育理念交流互鉴、学校管理现代化、优质资源共享、在线同步教研、赛事共同举办等方面做好借势借力文章,探索广渝、广蓉教体协同新机制,力争到2025年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改革发展实验区,在推进跨省域教育体育协同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坚定实施体教融合。坚持将抓好学校体育作为稳定竞技体育、壮大群众体育的基础,逐步把中考体育分值占比提高到9%以上,持续改进竞技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普及科学体育健身理念,推广群体活动,培育全民健身品牌,升级打造体育产业,推动青少年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共促共进,力争到2025年建设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推动体育基础设施面貌革新上取得重大突破。
坚定实施质量主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创新教育科研方式,改革育人评价体系,落实“双减”政策,强化“五项”管理,推行“五育”融合育人,推动教育现代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美好需要,力争到2024年创建为全省立德树人示范市,在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同标上取得重大突破。
坚定实施项目支撑。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紧盯国家实施的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抢抓机遇争项目,抢跑冲刺建项目,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教育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教育体育价值从生存性向发展性转变,力争到2025年实现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在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育体系上取得重大突破。
依托六大抓手发力
首抓布局优化。编好用好全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今年撤并中小学校(幼儿园)60所,新(改扩)建学校78所,新建“无线校园”80所。加快“一大产业核心区,三大运动产业带,五大体旅聚集区”建设,新建登山、水上运动、自行车赛训等户外运动项目3个,打造体育旅游产业区2个。
快抓同城融圈。用好部省共建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国家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试点市、厅市共建公办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和致公党四川省委、省体育局、市政府共建体育强市战略合作市“四大平台”,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大对上对外争取,大力争取成渝优质基础教育、高等院校向广安延伸,力争今年到位资金14亿元,其中建设资金6.5亿元。
重抓教育提质。抓好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投用,开展合同制幼儿园教师招聘、幼小衔接行动、以园带园工程,将公办学前教育学位占比提高到80%以上,进一步提升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水平。扩大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培育创建市级义务教育优质共同体领航学校15所,引领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完成高考综合条件保障工程,全面清零普通高中大班额,印发实施《广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整体提升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推动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促进广安数字经济职业学院落地,促成重庆工职院尽快开工,推动高等教育院校建设实现新突破。
深抓立德树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担当使命,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实施“德育浸润”“观念培树”工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四史”教育和党情国情市情教育,打造美育实践基地,创新开展研学育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常抓体教融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四川省的实施方案,结合广安市已推行的加强学校体育十五条措施,适时提升中考体育分值,每所学校开设7种以上运动项目,指导学生至少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不断增强学生体质。积极建设省二线举重队,举办市学生运动会,做好39支运动队伍第十四届省运会备战参赛,推动竞技体育大发展。办好广安国际红色马拉松赛。抓好学校和公共场馆节假日体育场地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促进全民健身,扩大全国气排球之乡、老年人太极拳之乡和全省柔力球之乡等群众运动品牌效应。
善抓机制创新。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和选课走班准备,组建高中名师团队,构建四级教研体系,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建设。开设“广安教育体育讲坛”,选培100名教育领军人物后备人才。改进教师绩效分配,完善增值性评价,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本土优质教育资源库,推动武胜县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探索教育大数据收集与应用新模式。
打好七大硬仗攻坚
打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评估认定攻坚硬仗。积极探索一条先行先试模式,持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在已投用基础上,今年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20所、新开工建设10所,基本满足80%的适龄儿童就读公办幼儿园的需求,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124个乡镇的公办幼儿园规划建设工作,落实好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补助,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和日常管理,加强保教队伍培训,整体推动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组建工作专班,对标对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标准,推动落实师资配备、办园条件、资金投入等保障工程,确保全域整体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打好“两项改革”教育“后半篇”文章落地攻坚硬仗。积极探索两条全新发展路径,一体化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创新开展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探索,指导前锋区全域开展试点学区制改革,推动学校布局由行政区向经济区转变,管理体制由管学校向管学区转变。依托督导责任片区建立学区长制度,发挥优质校引领作用,探索“1+N”集团化,组建学校共同体,建立教育联盟,推动办学模式、管理制度、支持保障等方面创新,促进集团内学校深度融合。
打好市域高中提质县域高中振兴攻坚硬仗。紧扣国家《“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在全市加快培育一批川渝名校。重点推动广安中学、友谊中学、邻水中学、广安二中创建为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或特色办学普通高中,支持华蓥中学、武胜中学、岳池中学提档升级。
打好探索“双规范双减”广安经验模式攻坚硬仗。出台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意见,实行公民办同招,稳妥开展公办支教教师第二批回撤,规范市域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五项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家长育人水平,培育打造“双减五提”广安模式。
打好校园安全夯基固本工程建设攻坚硬仗。巩固校园安全十条措施成果,创新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校园三防建设与运用,全面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全市学校校园安防“6个100%”全面建成并发挥作用,完善平安校园体系,守好一方安全净土。
打好申办省运会倒逼硬件补短攻坚硬仗。全力做好申办各项工作,出台《广安市体育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规划》,规划建设广安市体育中心、广安东南片区运动场、前锋区游泳馆、武胜县体育中心等体育场馆(地)12个,推动县市区“一场两馆一中心”建设,提升重大赛事活动承载能力。
打好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攻坚硬仗。以贯彻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为契机,加强党对教育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的建设各项部署,抓班子、带队伍、优管理、正风气,今年重点实施“规范建设、覆盖提升、品牌擦亮、结对共建”四大计划,出台《全市中小学校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标准》,分类打造党建示范学校和示范岗,指导每个县域培育2个党建示范校,开展“全市十大学校党建品牌”评比,擦亮“党性铸师魂·党风促教风”品牌,推动30所基层学校与成渝地区优质学校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黎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