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自贡市贡井区艾叶镇大码头社区4组永胜路73号天福井原址之上,复建的一座高18.1米的四脚天车,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保护传承史上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新老照片合体 艾叶古镇天福井风貌依旧
“(图片上)天福井大概就在这个位置。”近日,当自贡盐史专家陈星生一行再次踏上艾叶古镇之行时,随身携带一张黑白老照片。它由德国摄影师恩斯特·伯施曼在1906-1909年考察中国期间拍摄。
站在艾叶镇老街新建的观景台下方的“大石包”岸边,向东远眺老鹰嘴(小地名),老照片拍摄方位被还原。而今,照片中靠岸停泊的运卤船只虽早已不复存在,但天福井一带依旧保留着过去的历史风貌。素有“自贡盐运第一滩”之称的艾叶滩,在这里显露出旭水河“八里画廊秦淮”的历史厚重。
沿河寻迹,大家在河对岸看到了复建成功的天福井天车。走近它,这凝聚了盐场工人智慧和力量的巨型天车的雄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美。然而,更重要的是,随着这座天车的成功复建,连同原址保留下来的井口、地磙、柜房、车房,一个完整的汲卤生产单元,较为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试想当年,这该是一幅何等奇瑰伟丽的盐场风景图。
“来看,这就是原址上的井口。”修复后的井口被栅栏围筑,经风貌塑造后,被木塞塞住保护起来。大家蹲身于井边,聆听陈星生讲述。那是建立在大量史料史志、田野调查和当事人寻访之上的历史还原。
“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在复建过程中参照自贡盐场遗存天车建筑风貌进行设计,同时适当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最大限度地延长建筑物寿命。”承接此次复建工程的自贡匠心盐井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复建木质天车包括开大红、捆正身、安装天辊、制作木质踩架和地炮台等20余项施工工序,为此,还专门聘请了3名有经验的老辊工,延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辊工工艺。
据史料记载,天福井遗迹始建于270年前(约为乾隆10年开凿),井深约为 680 米,卤、气同采。解放初期废弃闲置,现存井口,上掌柜房尚存,那时的贡井人称富荣西场贡井这口“天福井”的柜房为“天福衙门”。
倒续六年寻迹 原来老盐场也有“审判堂”
这是一段永不能忘却的盛世历史,这是一次洞开记忆之门的再寻迹。
少为人知的是,在自贡民间,一批对盐业历史充满敬意的地方文史爱好者,围绕着如何保护自贡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不懈地探索,并共融着前行的信念。
有一次,陈星生在翻阅史志时查到,富荣西场贡井地区的不同地点,曾有三口盐井都叫做“天福井”。后听居住于艾叶镇大码头社区的老盐工戴树乔老人说,艾叶镇大码头有一口盐井叫天福井,如今这井的井口还在,它的总柜房,人称 “天福衙门”也还在。
“那口井废了以后,很少有人晓得具体位置在哪里。汲卤的天车、地磙、牛车房,早都没有了……”大码头河岸边大石梯下,一行人一边随访当地居民,一边寻找,信息十分凌乱。
那天,在河边种菜的杨师傅热情地接待了陈星生一行。他用铁钎一下子撬开了一块厚石板。刹那间,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个直径十多公分的井口,赫然呈现眼前。戴树乔老人口中的天福井,终于找到了,它开发于270多年前。在当地的呵护下,居然保存得如此完好。
更令人感动的是,离井不远的地方,是一个废弃的四合院。里面结构完整,虽小但很威严。据杨师傅所知,这是天福井的上柜房,戴树乔老人口中的“天福衙门”就在这里。此行中,大家再次来到戴老家中拜访。据称,这里曾设有“审判堂”,堂内挂有几条“执法杖”,在规格不一的杖上,写有“家法规矩”。家族里的成员,若犯了那一条,就使用哪根杖杖之。原来,这里还曾是盐商家族“执行家法”的地方。“天福衙门”由此得名。
说话间,杨师傅自然而然成为了大家的好向导。一群人边听边问边看,发现离地磙不远处,就是大车房遗址。尽管它被改建成民宅多年,但古老的石础和木柱还是曾经的模样。“井口、地磙、柜房、车房,一个完整的汲卤生产单元原汁原味地被基本保存到现在,太不容易了。”一行人不禁感叹。
在当年自贡市人民政府公布的56座历史建筑名录中,艾叶镇大码头边,依山傍水的“天福衙门”,便是其中建筑之一,后被纳入“自贡市第一批井盐历史文化遗迹”。
为名城保护点睛 “非遗”助力盐场遗迹复原
沉寂数年之后,天福井井口再一次被打开,让陈星生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尔后,他多次来到当地寻访老盐工、老居民,并写下田野调查博文。渐渐地,“天福井还在”“井口完好”的消息进一步扩散开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更引发文物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此,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结合贡井区在打造“公井古城”的规划范围内,把复建天福井天车作为标志性工作,逐一展开。
“这是自贡保护井盐历史文化遗迹的标志性事件。”在陈星生看来,天福井天车完全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全套技术来恢复,与其它一些造假文物的做法有着本质区别。“它与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一些盐业遗存具有同等的历史文化价值”。陈星生说。
市级文物专家、贡井区文管所所长李玉介绍,接下来,市文物部门和当地政府还将根据市政府关于自贡天车保护利用工作(2021-2023)实施方案,继续采用“非遗”技艺,有序恢复自贡部分著名天车。关于天福井汲卤生产单元配套的踩架、车房、笕杆、黄桶、灶房、上柜房(天福衙门)等,以及天福井天车的装置配套功能恢复工作正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呼吁并欢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李玉表示。
当前,《自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工作正加紧推进。正是基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紧迫性,陈星生由衷期望:“从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角度出发,站在‘井、灶、笕、号’盐场大体系的高度,做一片规划,能够成片成气势地展示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最完备的工场手工业体系。”因为,井盐生产的遗迹复原,世界独一无二。
“过去,不仅仅是一些故事。这里面蕴含了可以修正我们前行坐标的东西。”退休以后,陈星生开始了长达10余年在盐都历史中的行走。他始终认为,如果不去深挖城市底蕴,去了解它深厚的历史渊源,很可能自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就会在我们这一代丢失。“这样的话,生活在盐都自贡的后来人,就会觉得自己没得根。”(缪静 叶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