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贡井区五宝镇的土豆因皮薄、个大、粉质高,今春以来,在周边市场供不应求。预计今年全镇产量达3万吨、产值超亿元,比去年增长30%。
五宝镇土豆喜获丰收
“‘小土豆’变‘大金豆’!”照石村4组种植大户袁道银坦言,自家40多亩秋马铃薯,预计今年净赚20多万元。正是在村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他才能走上这条产业致富之路。
近年来,贡井区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聚焦组织建设 选好镇村两级“带头人”
在建设镇麻柳村,村民代表每半年就会收到一份特殊的考评表。群众逐一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务实为民、廉洁自律”5个方面,对村“两委”干部分别给出1至5颗星的评价。一位村民表示:“村干部工作干得好不好,我们用‘打分表’来说话!”
建设镇麻柳村换新颜
这是贡井探索建立“区重点监督、乡镇日常监督、村级全面监督、党员群众广泛监督”四维监督模式的生动实践。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基于此,贡井区全面规范村级党组织设置,对2016年至2020年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情况开展“回头看”,专项整治农村“超大支部”21个,严格“一查二评三定”,推行“一点一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配套组织600余个,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建立功能性党组织13个。同时,坚持“两高一严”标准推动镇村换届,选举产生村级“两委”班子成员468人、新一届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63人,实现镇村班子成员年龄、学历、结构“三优化”。
聚焦队伍提能 锻造服务基层“先锋军”
当选为桥头镇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时年49岁的余庚友上任后面临的第一场“硬仗”,就是如何盘活村里的撂荒地。
桥头镇村民收获高粱
后来,通过镇集体经济专家团的“一帮带”培训和指导,余庚友得到启发,召集村“两委”大刀阔斧整治了340余亩撂荒地,发展“高粱+大头菜”轮作模式。同时,引进郎酒集团、自然香大头菜加工厂、涪陵榨菜企业与团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实施统一播种、管理及订单收购。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为团结村集体经济净增收入近20万元。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近年来,贡井区持续深化“红色引擎”计划,选拔149名后备干部进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其中59名优秀农民工任村党组织书记。聚焦重点群体发展农村党员、农民工党员,推行“3+1”培育模式,动态储备后备干部205人。大力开展换届后乡村干部全覆盖培训,采取“示范班+大巡讲”模式培训村干部468名,同时持续向重难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进行蹲点指导。
聚焦集体经济 点燃产业发展“主引擎”
曾经的桥头镇白房村因村集体经济模式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各项事业因没有经济支撑而发展滞后。
转机出现在2018年,白房村着手打造贡井区“1+4”综合示范村,不久,又成为省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借此契机,白房村以村党支部为引领成立白房村经济合作社,积极争取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20万元,打造集康养、露营、果林采摘、农耕体验等多元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并采取“土地资源与经营管理入股分红”方式发展杂交柑橘产业,厚了家底、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近年来,贡井区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村制宜实施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行动”,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全区90%以上的涉改村实现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同时,大力实施建设镇“整镇推进”示范工程,以“党支部+公司+专合社+农户”思路,打造“一核三片”集体经济发展模式,15个中央和省级集体经济扶持村发展成效初显。目前,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近1500万元。
聚焦基层治理 激活改革创新“动力源”
随着乡村合并,建设镇由原来的21个村合并为13个村,196个组合并为131个组。村组管辖范围扩大,管辖人口增多,增加了乡村治理难度。
2021年初,建设镇在麻柳村、大田村开展试点,将村民小组和散居院落,按照“自然村院落”“同心圆院落”“聚居点院落”3种形式进行划分,同时,由村民自行选出熟悉院落住户情况、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基础较好的老党员、退役军人等人员当“院落长”,以院落为单位,引导村民就环境卫生、矛盾调解等工作进行自我管理、互相监督、互帮互助。
如今,走进建设镇,山绿水清、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村庄干净,新气象扑面而来。
这是贡井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缩影。近年来,贡井区持续深化“131N”乡村治理体系,创新探索乡村“院落党建”、大田村“4321”“发展+治理”等模式,有效提升改革后镇村科学化运行水平。同时,深入推进各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设,其中建设镇和龙潭镇中坝村,成佳镇吴家祠村、杨柳村,桥头镇白房村、永顺村等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周嘉 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