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可久镇共有林竹万亩,素有“林竹之乡”之称。全镇一半以上农户靠竹为生,5家竹片加工厂常年相互竞争。针对竹企之间变相竞争、农户之间矛盾纠纷、企业农户之间利益纷争等问题,可久镇整合多方治理资源,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助力竹产业做大做强。
以竹为轴,画竹为圆,凝聚共治合力
一是搭建治理“骨架”。整合镇内5家加工厂,成立可久镇竹业发展联合党支部,书记由镇党委委员担任,委员由竹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和竹产业大户代表担任,镇自然资源规划管理所、镇司法所等专业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从源头上解决利益纷争、收购垄断等问题,让农户在市场上享有更大话语权。二是畅通治理“血脉”。围绕竹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制定《可久镇竹产业管理规范实施方案》,约束竹产业市场行为。建立健全竹产业发展矛盾纠纷排查报告、矛盾纠纷联席会议、矛盾纠纷情况反馈等矛盾纠纷调处制度,切实发挥联合党支部平台作用,形成党委统筹、竹加工企业、竹产业户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格局。三是在联合支部及村集体公司的带动下,整合各类资金及项目资源,新建竹产业路20公里,联合竹产业户与村集体公司开展积极合作,探索发展林下养殖产业,2022年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
以竹织网,画竹为图,搭建多元体系
构建“一图指挥、一网监测、三级联动”的数字化治理系统。一是绘制产业“指挥图”。依托镇综治中心,高标准建设竹产业指挥中心,构建全镇竹产业分布图,通过整合产业区域内的地理信息、网格信息、人员信息数据,实现对区域内人、地、事、物等信息的直观展示,构建起包含社会治安、应急处突、综合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立体化组织指挥网络。二是建设智慧“监测网”。针对全镇竹产业的发展需求,整合资金200万元,将“雪亮工程”向竹产业集中区域、竹加工厂、农户延伸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可视化支撑保障,全覆盖织密视频监控防控网络,逐步形成覆盖10个竹产业集中区、30余家产业大户的智慧监控系统,为全镇社会治理开创了“智慧”模式。三是构建三级“联动体”。增设竹产业片区网格20个,配备以监督员、治理员为主的专职网格员,构建“镇-村-产业片”三级联动“全科网格”系统,逐级录入网格员信息、管辖范围等内容,编制安全生产、纠纷化解、法律服务等10余项服务事项,做到网格事务全科办理、事项全程跟踪、服务全面整合,实现全域综合治理。
以竹兴德,画竹于媒,开启自治新篇
充分挖掘竹文化元素,将基层社会治理与文化巧妙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竹韵文化”,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一是传“竹韵文化”,扬竹德之风。依托高岭王氏庄园、唐俊乔工作室等文化资源,联合打造可久竹文化,谋划建设高岭村、二龙湖竹文化景观,开展“竹文化”进校园、“名人讲竹”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竹文化,提高竹文化社会影响力。二是建“有竹说事”调解室,解“竹事”之忧。联合全镇竹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人、道德模范、四川好人以及司法所人员共建“竹事”调解专业队伍。定期到调解室化解矛盾纠纷,着力解决竹产业户、竹加工厂和竹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设立调解室以来,共调解纠纷40余起。三是扬“淳朴竹风”,弘竹人之美。深入挖掘和弘扬“百折不挠、刚正不阿”的竹子精神,积极开展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村、文明镇村等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最美可久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全镇共创建文明村(社区)12个(其中市级2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1个,评选县以上道德模范5人,“四川好人”1人。(高县可久镇人民政府 刘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