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8年帮扶路上的变与不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9-06 14:47:56 编辑:苏仁胜 点击:
乌蒙山余脉,川滇结合部。不管岁月如何变化,筠连县斯栗村,依然山清水秀,绿水长流。但只有淳朴的村民们最能理解变与不变中承载的分量。
筠连税务的名字,不仅驻在村民们的心坎上,更铭刻到骨髓里。村民们说,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但生活变了,产业有了,环境美了,活得更有滋味了。
而这一切,源自于党中央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和筠连县税务局8年来始终如一的接续帮扶与坚守。
村民生活变好了,真诚帮扶的情怀不变
“领导,我们啥时能吃上放心水啊?”2017年,筠连县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余杭柯刚到村上,斯栗村贫困户就把困扰多年的旱季饮水难问题抛给了他。详细了解情况后,余杭柯立即向该局党委请示汇报,并多次同村组干部翻山越岭,实地踏勘寻找新水源。该局多次协调镇、村等帮扶力量,积极与县上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斯栗村饮水工程资金问题,并拿出帮扶资金20000元,帮助购买水管等材料,经过多方努力,17200米管道仅用时两天就铺设完成,斯栗村全体村民旱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群众有难,我来帮。”该局驻村第一书记何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2015年8月一次洪灾中,村民曹相应遭受了巨大损失,住房倒塌,仅有的一头母猪和两头猪仔也被倒塌的房屋掩埋了,得知这个情况后,何健积极与保险公司积极沟通、协调,为曹相应争取到了1600余元的赔偿款;贫困户周家翠儿子曹梦,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生活极度困难,他积极向筠连县税务局汇报,争取到两次医疗救助金6000元;村民曹相勤的女儿曹菁菁,由于疏忽造成了大面积烫伤,他会同帮扶筠连县税务局,开展医疗救助,送往县医院进行医治,同时送上了医疗救助金5000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曹大爷,最近身体还好吧?”、“李大姐,您家的猪长势如何?”……工作之余,何健还不忘到贫困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帮村民想办法、找路子。
这仅仅是筠连县税务局帮助贫困村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实例。自2015年实施对口帮扶工作以来,筠连县税务局四任驻村工作队的角色、作风和方法一直在改变,但他们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赤子之心却从未改变。
村里产业变大了,担当奉献的信念不变
8年间,产业扶贫不仅在对口帮扶的斯栗村推开,也在对口帮扶的高坪苗族乡先锋村开花结果。在先锋村,筠连县税务局探索出的“小区域发展、小户型饲养、小额度帮扶、阶梯式增效、平稳式推进”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被誉为“大坡模式”,走出了一条脱贫帮扶的“税务路径”,得到筠连县党政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县100余个村推广。
“我就是村里人!”这是筠连县税务局每任驻村干部给自己的定位。他们心里始终牢记,驻村干部不是官,是责任、是奉献。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他们一起为村里农产品找销路,帮助村里招项目……在接力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中,丈量着每一任驻村干部的职责与分量。
村民生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改变,不变的是像余杭柯这样的筠连税务驻村干部的担当作为的敬业精神,他们用自己“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人居环境变美了,一心为民的初衷不变
“现在的碎石路好走啦,走路都不沾泥!”2016年,高坪苗族乡先锋村村民刘垣聪有个感觉挺好。以前,先锋村村级公路连接二组的路由于是泥巴路,一遇雨天,道路泥泞,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出行时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当时的税务驻村干部张宏知道此事后,立即向单位领导反映,在他的积极倡导和争取下,税务部门支持水泥70吨、协调资金3万元、打通了先锋村和二组碎石路,当地村民的出行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当地村民为了感谢税务部门的真心帮助,还为这条路取了个名字叫“税务路”。
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盘点近年来筠连县税务局扶贫路上的轨迹。一串串成绩逐一呈现:
8年来,累计对口帮扶2个贫困村、2个非贫困村,154户贫困户78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派出驻村第一书记4人,驻村工作队队员5人,帮扶干部114人,结对帮扶154户,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120余个。
8年来,累计筹集资金118.45万元,在先锋村扶植乌骨鸡养殖项目,在新合村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在斯栗村帮助发展柑橘产业,为村里修公路、打水井、铺水管,改造危房、硬化广场……累计出资12万元,帮助3所偏远农村学校优化教学,资助10余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8年弹指一挥间。产业旺了,乡村美了,村民富了。筠连县税务局先后对口帮扶的斯栗村、先锋村、新合村等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驻村干部一心为民的初心和使命却从未改变。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筠连县税务局立足自身优势,持续发力,以基层党组织联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团建”优势,采取“1+4+N”(“局党委+党支部和工青妇+帮扶责任人”)帮扶模式,号召全局上下,积极投身帮扶,接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在变与不变的接力帮扶中,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帮扶力量。(周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