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州区: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7-14 17:03:17 编辑:苏仁胜 点击:
在叙州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叙州区教育和体育局主动谋划、担当作为,聚焦提质量、促均衡、保公平,在各部门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教育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持续推进。
抓规划,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资源提“质”
着眼建成教育强区目标,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区教育和体育局编制了《宜宾市基础教育中心叙州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与建设规划》,已经送审。规划总投资43.83亿元,新建39所学校,分别是幼儿园15所、小学14所、九年一贯制2所、初中5所、高中2所、职高1所。预计到2025年全区有公办学校178所,分别是学前教育52所,义务教育118所,高中教育8所,总计新增学位52400个,其中城区新增45680个,可以有效应对发展需求。同时,主动配合乡村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城乡,多规合一,现正在扎实推进,力争“一张蓝图干到底”。
全面统筹、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校舍维修改造和设备设施购置维护所需资金、土地等重大要素,按规划有序推进项目。规划2022年新建、改扩建项目4个,现已投用1个,在建3个,完成投资2060万元,占年度总投资2412万元的85.4%。设备购置维护项目6个,现均已完成招投标,供货商正在备货,完成投资123.3万元,占年度总投资137万元的90%。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2022年上半年投资158万元,建成一曼公园运动场项目、黑河体育健身中心项目,建成后按属地管理、行业指导原则使用和维护。
建机制,持续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机制培“优”
2021年全面实施的“区管校聘”改革,在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成效突显。通过改革基本解决了学校用人自主权不充分、编制调整不及时、教师激励措施不明显等阻碍教育发展的问题。
2022年初,区教育和体育局组织力量调研去年“区管校聘”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召开校长“区管校聘”研讨会,完善“岗位设置、岗位竞聘、交流轮岗、教师评价”等核心方案。各校方案的修订,需召开教代会通过。2022年4月,深化“区管校聘”改革向深水区试点,制定《教师考核交流实施办法》和《校长轮岗交流淘汰办法》,加大教师、校长交流力度,实施校长末位淘汰改革。2022年6月,配合乡镇的区划调整,积极探索中心校机构和人事改革,出台《关于建立乡镇(街道)学区制学校管理体制的通知》文件,推进以领航学校为基础建立学区中心校的新管理体制。
区教育和体育局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协调人事、编制等部门大力支持,采取五大措施,深挖潜力、激发活力,努力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促进教师队伍量质提升。一是增加农村教师编制,加大引进和招聘紧缺专业教师工作。二是加强宏观调控,本着学校“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确定每年的教师招聘目标。三是落实“区管校聘”改革,学校根据编制按需设岗,教师按岗聘任,跨校竞聘,落聘交流,建立教师按需流动机制。四是对落聘教师,实行“待岗培训”,采取“师徒结对”等方式,促进教师“一专多能”。五是通过政策支持,解决“走教”、“支教”教师的交通补贴、午间休息、职称评定等后顾之忧,引导城镇教师、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抓联建,持续推进“片学城”教育联合体增“效”
创新片区学校管理机制。由乡镇片区学校与所管辖村级学校组成片区联合学校,实行二级管理体制,赋予片区学校人、财、物、事“四统一”管理统筹职能。对组建的58个片区联合学校,实行教学教研与常规管理的捆绑发展,实现课程设置、计划进度、教学资源、过程监测和质量评估的五统一。
创新行政管理交流制度。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学校分布、距离远近等实际情况,将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7个学区,由观音镇小学、观音镇初中、泥溪镇小学、泥溪镇初中、蕨溪镇小学、高场镇小学等14所学校牵头,建立“业务互帮、优势互补、管理互促”行政管理交流制度,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和内涵。
创新“捆绑”帮扶方式。以城区优质学校和乡村薄弱学校实行“捆绑”帮扶的方式,组建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以柏溪小学、育才路小学、戎州实验小学、建国实验小学、叙府实验小学、育才中学、区二中实验初中牵头,积极推进“管理互促、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五大工程,内涵发展更趋均衡。
创新集团化发展模式。依托名校(园)帮扶引领,采用名校(园)办分校(园)等形式,实现资源整合,集团发展。2022年,建成区一幼、虹桥幼儿园(区二幼)等五大幼教集团,通过捆绑考核、干部交流、教研互促、管理规范等方式,引领辖区内各个幼儿园的发展。积极探索中心城区领航学校组建教育集团,让名校更名,资源配置更优。(叙州区教育和体育局 黄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