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六月,阳光明媚,翠屏大地一片葱茏,一幅幅青山绿树的靓丽生态画卷呈现在锦绣大地上,这既是大自然给予翠屏的精彩馈赠,也蕴含着翠屏人全面落实“林长制”,守护好“每一寸绿色”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翠屏区以“林长制”为抓手,按照“南竹北樟、以二为主、接一连三”的发展思路,突出生态安全和产业发展两大主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完成造林绿化、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等各项工作,2021年林业总产值达64亿元。
扛起上游担当 齐抓共管“作贡献”
“大家请注意,夏季气候炎热,火险等级高,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炎炎夏日,酷暑当道,李明和队员们骑着摩托车,带着便携式喇叭穿行在各山各林,进行着巡山护林与文明劝导工作。从2021年起,作为思坡镇邓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他多了个新身份——邓银村林长。
为破解山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难题,2021年以来,翠屏区启动林长制工作,建立区、镇(街道)、村三级林长体系,明确各自职能职责,围绕“建制、护山、增绿”等开展工作,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强化组织保障,逐步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守护一方青绿,严控“防火”是关键。翠屏区以林长制为依托,组建森林专业扑火大队60人,建立健全半专业和群众扑火队伍16支,群众扑火队伍188支,共计4664人,重点林区新增25个监控摄像头,新增森林防火瞭望点19个,2021年森林防火期内森林火灾“零”发生。
稳大局,还需关注“小细节”,翠屏区狠抓松材线虫防治工作,组织检疫执法专项行动5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20余人次,检查各种木材4102立方米、检查花卉苗木278万余株,全面完成病死木清理98585株、小班5275个除治清理任务,运输花卉苗木87万株,签发检疫要求书1099份。
坚持生态修复 守护青山“走在前”
“这里树木茂盛得很,我们常常来锻炼!”“看到这些又高又绿的树,我们心里也觉得特别舒服!”夏日清晨,市民们纷纷来到翠屏山,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宜人自然风光。
绿色美景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多位“护林人”也在山间守护着。他们或巡山护林查看森林病虫害情况,或观看全天候的监控,或进行着森林防火的宣传劝导,“护山使者”是他们的生动写照。
“截至目前,翠屏山景区未发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灾,未爆发一例重大森林病虫害,森林资源得到了切实保护和有序更新。”翠屏山景区主任晏斌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依靠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动态监测,严格落实林长制各项要求,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好翠屏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翠屏区持续推进翠屏山、催科山、半边山等“六山”保护提升工程,加快生态修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同时保障全区重点项目使用林地要素,依法依规完成102宗征占用林地项目办理,全面完成4.24万亩退耕还林管护任务,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涵养青绿生态 绿色项目“成典范”
如今,客至翠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林竹风景线。在五粮液机场沿线,茂盛的竹林随风摇曳,似向过往行人点头致意。
自五粮液机场通航后,翠屏区持续对五粮液机场站前广场、东连接线等交通要道沿线竹景观进行提升改造,沿线栽种楠竹、苦竹等,以竹文化为主基调,在各竹景观节点通过增设景观石、景观竹等园林,现已共完成了近千亩竹林风景带打造,将“城市门户”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竹林景观带。
“家门口”美的同时,“屋内”同样郁郁葱葱,近年来,翠屏区大规模开展绿化造林,实施人工造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重要节点绿化打造、补绿增带等,重点关注长江流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项目工作,目前已完成新造林6465亩,森林抚育加补植17305亩,低效林改造5352亩。三江六岸水更青、岸更绿。
截至目前,翠屏区水路绿廊竹风景线断带补植6.25公里,在宜长兴百里翠竹长廊风景线栽种楠竹、苦竹和各类景观竹约18万株,丛生巨黄竹4400丛,各类乔灌木约29.8万株,打造“徽茵诗桥”“旋螺竹殿”“虎竹园”等景观节点。李庄镇高桥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李庄镇被认定为“四川省竹林小镇”,宜长兴百里翠竹长廊(翠屏区段)被认定为“四川省翠竹长廊(竹林大道)”。
“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林长制各项工作任务,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当’。把翠屏青山绿树管理好、保护好、利用好,更好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秀山秀水的美丽新翠屏作出新贡献。”翠屏区林业和竹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劲松说道。(朱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