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丹霞,茂林修竹,流水潺潺,鸟鸣深涧......仲夏时节,走进高县胜天镇安和村,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蜿蜒山间,白墙黛瓦的古朴小院掩映其中,漫山遍野的“流米李”果香四溢,古今文明的交融,让这里散发出独特韵味。
近年来,安和村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聚焦“产业富民、美丽乡村、文化铸魂”三个关键点,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实现了从穷山村到国家AAAA级景区、四川最美古村落、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蝶变”。
以李兴村 乡村振兴添活力
安和村位于高县胜天镇北部,境内古木苍翠、生态优良。村民历来多喜在房前屋后种植李树,寓意“开门有礼”。然而漫山李子树,钱袋却空空,由于交通不便、管理落后、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产业发展受限,丰富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多年来始终在贫困中挣扎。
2019年,村建制调整改革后,产业发展相近的流米村、德利村合并进了安和村,并同步成立安和村党总支和村集体公司,通过选优配强新的“两委”班子队伍,进一步夯实了党建基础。资源的整合给安和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面对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现状,村党总支书记文刚多次带领村干部、党员、群众外出考察取经,结合自身实际,决定“以李兴村”,将原有的李子产业发展壮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刚开始大家有些抵触,担心卖不出去,不愿意种。”文刚介绍说,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村集体公司流转土地打造了400余亩的流米李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村党总支+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大户+第三方技术支撑”的发展模式,把愿意干事创业的群众联结起来成立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并借助举办李花节、运用电商平台、发展直播带货等方式,畅通销路,打响了胜天“流米李”品牌。
每到李子成熟季,游客纷至沓来。在村集体公司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提供劳力”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全村李子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余亩。按照统一流转、统一整理、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配的“六统”管理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打造产业示范园,实现花果多样、品质提升、多点创收,村民发展产业的热情高涨。
“李子不愁销,还能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邓云华种了10余亩李子,交由专合社统一管理,还能保底回收,自己则成为专合社的一名果树管理工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双份收入。2021年,该村仅李子一项就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200元。
除此之外,该村还因地制宜,依托丰富的林竹资源发展林下养殖、果蔬套种等。“桫椤乌鸡”“红岩苦笋”一张张叫得响的名片,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生动实践,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文旅融合 美丽乡村入画来
安和村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千年古刹流米寺、原始桫椤海、丹霞绝壁等100余处景观景点,具有典型川南民居风格的庭院点缀其中,古色古香的韵味扑面而来。每到春天,这里就会铺开一幅壮美的春日画卷。几千亩洁白李花如烟似霞,延绵数里,又如飞雪落霜,缀满枝头,映衬着古朴民居,别有一番韵味,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这里观花赏景。
安和村抓住契机,同步发展乡村旅游,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对具有历史和民族文化底蕴的民居、院落、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保护性修复打造,并对村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进行提档提升,实施景观改造、庭院美化等项目30余个,升级民宿客栈8个,创建星级农家乐18家,成功打造“胜天红岩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川最美古村落”“胜天桫椤海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三张旅游“名片”。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创客空间、“天空之城”房车营地等项目在此落户,走上了以康养、休闲、文创等新业态为主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之路。
古村焕新颜,乡村旅游日渐蓬勃。随着宜彝高速公路的通车,更为安和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该村已连续举办过十三届李花节,以花为媒,以节会友,四方游客慕名而至。过去秀美风光“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最美古村落敞开怀抱,笑迎四方宾客。
村民罗淋簿早些年一直在外务工,看到近年来家乡的变化,果断决定返乡创业,将自家的房屋进行了装修升级,办起了农家乐,依靠地道的农家风味,留住游客,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现在景区打造得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了。”罗淋簿告诉笔者,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有几十桌,还要请附近的村民来帮忙,店里的食材主要来自村里,村民的农副产品也有了销路。“乡村变景区,产品变商品”,这顿“旅游饭”越吃越香,越吃越来劲。
以文化人 幸福小康增成色
宜人新景、和谐邻里、幸福生活……行走在安和村的乡间公路上,一幅幅展示新农村、新生活的创意彩绘栩栩如生,赋予了乡村浓浓的文化氛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培育文明乡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安和村的新方向、新目标。安和村以农村院墙为载体,结合当地特色,将乡村振兴、乡风民俗、村规民约等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的内容搬上墙,既为村庄增添了几抹靓色,又在潜移默化中将“李礼传承、你里共治”的理念传递给了每一位村民。
乡村治理,需要村民的共同参与。在景区打造中,安和村充分利用“四议两公开”“一约六会”制度,构建共商共议合作平台,发动群众参与村居规划研讨和建设。风貌改造、路灯安装、路面油化、沿线绿化美化,每一处都凝聚着群众共商共议的心血,从干部“大包干”到党群“共谋划”,基层治理焕发出新活力。同时,该村党总支还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植树造绿”“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并同步开展“美丽庭院”“卫生文明户”等一系列评比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树新风,以“一处美”带动“全村美”,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走进安和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文化图书室,各种党建读物、文学著作、种养殖技术等书籍排放整齐。该村从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出发,建设了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礼馆、书院、风物厅等为一体的“流米乡寓”文化主阵地,辐射带动游客中心、接印山居等文化阵地建设,将本地特色产业和历史人文相结合,塑造出浓厚的文化服务氛围。
依托文化阵地,通过常态化开展弘扬家风家训、表彰道德模范、评选优秀红岩儿女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推动移风易俗,涵育文明新风,让群众身边有了更多可学、可比的例子。同时,通过举办道德讲堂、农民夜校、文娱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倡导学礼、用礼、尚礼,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也形成了好风气。
因李而兴,李礼相融,顺理而治。如今的安和村,道路干净、庭院整洁,生态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兴,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罗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