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播春种时节,近日,在翠屏区李端镇云顶社区,村民们正忙着插秧播种。“我们这里原来还是比较缺水的,自从有了这个水库,平时的饮水和种植灌溉都更方便了,我们觉得很受益!”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们高兴地说。
村民口中的水库正是位于云顶社区的天社祠水库,其总库容133.5万立方米,灌溉区域包括李端镇云顶社区、大山村、马石村,设计灌溉面积为3500亩,不仅如此,天社祠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保障了李端镇、牟坪镇四万余人饮水安全。
天社祠水库是翠屏区小水库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翠屏区全境现共有70座小型水库,总库容4083.6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1.69万亩。除了防洪、供水,小水库还承担着农业灌溉的重要作用,是很多农民从事养殖业的重要依靠。
如何更好涵养水库生态,充分发挥小水库各项惠民作用,是翠屏区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自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启动以来,翠屏区持续推进水利治理工作,以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抓好抓实小型水库管理,探索新方法、新思维,加大信息化管理,与乡村振兴发展有机融合,助力推进水利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精准构建服务机制 资金资源“活起来”
为充分发挥水库效益,翠屏区创新性设立“河(湖)长基金”,按照中型水库每座每年6万元,小(一)型水库每座每年4万元,小(二)型水库每座每年2万元的标准予以保障,让水库稳定打下“经济基础”。近年来,翠屏区共争取资金2591万元用于开展全区水库安全鉴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动态监管系统、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等工程建设。
除了常态化“加堤固坝”等“线下”手段,“线上”平台也在持续推进。翠屏区开发运用手机终端“河长通”巡河APP和电脑端通过软件巡河巡库、交办发现问题和跟踪整改反馈,后续还将系统接入集成中心,真正实现智慧治理全区“一张图”模式,更加直观、全面提升水库管理效率,实现“智享翠屏”。
“物力”维稳的同时,“人力”增能也在同步开展。区水利局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拓展技能水平,2021年共邀请专家培训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人员70余人次,培训覆盖完成率达到100%;编制、批复完成70座小型水库“两个预案”,确保水库平安度汛,安全保障率达100%。同时结合各水库特点制定应急疏散转移路线图,明确撤离路线,开展防汛应急演练70余次。
纵深推进管理体制 制度规范“新起来”
近年来,在水库管理工作中,翠屏区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并配套制定了涉及水库水源地保护、取水许可、水费计收、水土保持、水库维护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相继建立了取水许可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涉水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管理制度,提升水库管理“法治观”。
目前,翠屏区已全面落实小型水库工程产权及注册登记,明确水库管护主体,全面落实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人”和水库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制定《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制度》《水库技术责任人职责》《巡查值守责任人职责》等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水库工程安全报告制度,规范水库日常观测和巡查工作。
新制度也催生了新的水库管理模式。为切实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翠屏区结合实际,在乡村振兴点推行“四个统一”规范服务体系。乡村振兴示范点运营平台公司充当“保姆”职能,对片区内水库、渠道、管网等水利工程统一规划、统一维护、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推动水利工程向制度化、物业化、信息化服务迈进,拓宽乡村振兴“大局观”。(朱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