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落实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最后一公里。做好基层工作,不但能够连通起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还能为推动党的事业夯实基础,将决策与部署落实落细,推动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2021年6月,吴开来同志接受组织安排,任夕佳山镇大田社区村驻村工作队员。自驻村以来,始终牢记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和肩上的使命担当,在充分调研和多方求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山顶林竹旺、山腰高粱红、山脚油茶绿、坝下产业兴、河道两旁美、社区路通畅”的村集体发展总体思路,持续巩固拓展大田社区村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聚力业兴旺,培育乡村振兴之“根”
把产业兴旺作为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上,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与动力,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培育计划,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有力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以农家乐、美丽村庄经营为重点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依托稻田资源和田型优势,实施田型调整、水土改良、品种优选、种养循环等,贯彻落实以水产养殖为龙头的发展定位,形成水田稻“渔”共生、旱地粮经复合、农家林果家禽的特色农业体系。依托农村电商、观光农业、健康养生、休闲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迅速“补位”,打造成为稻鱼共生、三产共融、人文共续的样板村。
聚焦生态宜居,塑造乡村振兴之“形”
打破“城市中心主义”的发展理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布局,制定出台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全域促进人居环境大改善,实现了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房前屋后整整齐齐、杂物堆放有规可循、垃圾投放规范处置,在空间形态上既保持鱼米之乡优美的田园风光,又呈现先进和谐的现代文明。在整村道路两旁规划景观绿化、修建便民步道,白天绿树成荫、傍晚行人如织、夜晚路灯成排。
聚焦民生短板,托住乡村振兴之“底”
按照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思路,着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衔接。聚焦民生收入短板,统筹全村资源优势,以“租赁老旧住宅”“生活生产技能培训”“统筹谋划产业”“拓展产业营销”等模式,助农增收。
聚焦社会和谐,传承乡村振兴之“魂”
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实上级党委宣传部门工作要求,配置有标准农家书屋、有展览展示、有文化团体、有礼仪传习、有素质培训、有村规民约、有“精神口号”。统一推进规划编制、村庄设计、农房设计等,保护乡村传统特色文化,留住“乡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有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聚焦人才振兴,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重点培养“学历+技术+创业+文明素养”的返乡大学生,加快建设新农村建设领军型人才队伍;实施“农业农村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定期定向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吸引了一大批“田秀才”“能工巧匠”“时代乡贤”等杰出乡土人才,激发了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民主推选村支书、民主评议履职情况、依法公开村务、财务等情况,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进步。
经多方论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创新推广市场化运营模式,以遴选、招聘等形式,吸纳本土大学生返乡发展,参与进村集体公司等,配合推动播音讲解、旅游导游等项目,有力有效推动了本土大学生就业与返乡的有效衔接。有意识地培养村后备人才,发展年轻党员,将村发展理念、未来规划一以贯之地传承下去。
聚焦改革创新,注入乡村振兴之“能”
紧盯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敢啃农村改革硬骨头,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
对全村99户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及其他农户入户摸排,通过深入农户,与他们面对面、实打实交谈,仔细询问,并与外出务工人员利用电话沟通,全面了解农户“一低五有”“一超六有”“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目前,大田社区村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秩序良好,外出务工人员均已找到了适合自己挣钱的务工岗位,在脱贫攻坚结束之后,“一低五有”“一超六有”“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均已达标。(江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