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兴文县九丝城镇建武村着力解决红色景点“小、散、弱”,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形象不突出等问题,依托红军长征遗迹、古僰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以“传统+现代、长期+短期、产业1+2+3”的乡村旅游新模式为着力点,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的建设,延续红色血脉,振兴乡村经济。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装一批重点项目。一是建好公共服务项目。实施道路建设、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7个,今年以来新(改)建生产便道4.2公里、黑化公路5公里,提升群众出行安全系数。升级改造旅游接待中心、星级厕所等基础设施,在旅游道路沿线,结合长征步道打造红色景观20余处。二是推进精品项目。由兴文农文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项目,以长征宿营地、龚家大院为核心,对“建武明代记事碑”等文物进行保护,建成长征步道、红色研学教育示范基地等展示阵地14个;力争到2022年打造红军宿营地、玉屏墩战斗旧址等“红色教育示范点”6个。通过主轴线的引导和新增长征文化节点进行串联,形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启程—承延—高潮—尾声”的空间系列,构建建武红色长征文化带,为游客提供“研、学、游”为主,“衣、食、住、行”为一体的旅游服务。
注重优秀人才培育,打造一批过硬队伍。一是组建以建武村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项目专项领导组。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建设的土地流转、房屋搬迁、坟墓搬迁等工作。改革以来房屋搬迁17户,帮助施工方协调处理土地纠纷等问题120余件,确保施工正常推进。流转土地800余亩,其中620余亩用于蚕桑、楠竹等种植业发展,100余亩用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建设;盘活闲置土地600余亩,其中发展竹产业500余亩,构建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为主、绿色休闲村庄为辅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旅游新模式。二是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会。邀请本土专家、教师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会,将红色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编排传统特色竹梆舞推广学习;同时,纳入学校大课间内容,现场讲解建武村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同时全力收集整理红色故事、先烈事迹和革命战役等内容20余个,整合资金70余万元环绕山势创作主题墙画55幅,塑造红色印记图画乡村。三是强化传承队伍。为实现景点配套服务专业化,建武村配齐解说员4名,针对景区建设、建武历史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每年举办文昌会、牛王会等特色活动;成立莲枪舞传习所,师徒帮带传承推广民间特色,开展“书写九丝”、踩高跷迎面接力等文化体育活动。目前,建设民族传习所1个,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21人。 四是组建民间文化队。由村集体资金及自筹资金支出,组建九丝其美军鼓舞狮队、宝元艺术演艺军鼓队,共计17人,在品果节、建军节等重要节日开展红色文化演艺活动,节目内容涵盖红军歌舞等20余类,着力弘扬建武古僰文化及红色文化。
注重中心辐射带动,创建一批示范点位。一是采用“课堂教育+研学活动”教学模式,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开展现场教育、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等,采取“校园+传承”模式,指导学生挖掘本土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文化理论教育、党史专题教学等教研活动。二是成届制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节,策划开展重走长征路、军事体验等主题活动,重点开发僰人悬棺、长征步道等2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打造集“研、学、游”及古僰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三是与兴文农文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将周边村纳入规划,结合非遗文化、僰文化、农耕文化,打造新村蚕业3D墙画观光景点,举办桑葚采摘、赏花品果等体验活动,推出桑葚酒、李子酒、粑丝子和红军豆等10余个特色商品。
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推动就近务工200余人,推动餐饮、物流等行业快速发展,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400余元。(兴文县九丝城镇人民政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