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卖部”结构主体为钢质,固定在水泥地上,顶棚为树脂瓦。风刮不倒,雨淋不着,也算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不过,你可不要真以为它是“小卖部”,它的真实身份是——垃圾分类站。
荔江镇乡村里的早期垃圾堆放点,用砖砌成,垃圾外露,蚊虫爬、苍蝇舞,臭味难闻。后来又改为在露天放置,垃圾回收塑料桶。有群众调侃:“黑桶桶,孤怜怜,不分类,大杂烩。”个别群众投放垃圾忘了盖上盖子,若雨水浸泡,就会发酵散发臭味。
新建成的垃圾分类站,不仅美观更是实用。它的外门分别为,蓝色(可回收物)、红色(有害垃圾)、绿色(易腐垃圾)、黑色(其他垃圾)四个分类,图文并茂印有常见垃圾所属分类。门内放置4个有盖的垃圾回收桶,方便群众分类投放垃圾。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三分,群众对垃圾分类站纷纷赞不绝口,环境污染带来的麻烦与抱怨也因此减少了很多。(合江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