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汨清泉助农无声——烟草行业援建四川省古蔺县朝门水库水源工程小记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3-16 16:39:12 编辑:陈宣海 点击:

“凤池是个半高山,四面河水不见产,想要用水来灌溉,要把河水搬上山……”这段流传已久的顺口溜,诉说着2021年以前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东南区域周边村庄近万名群众面临的用水困境。 

古蔺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乌蒙山脉,七山一水两分地,是典型的盆周山县。县城东南,分布着凤池、利河、农田、铁厂、石鹅等村庄,这些村庄坐落在山腰之上,有着万亩农田,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村民们大多选择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部分农户种植烤烟。

受季风气候影响,古蔺县冬春干旱严重,夏秋降雨集中,加上地处赤水河干热河谷地带,地表多为砂石土和砂岩,蓄水能力差,干旱、洪灾时常发生。由于水利设施薄弱,村民们主要依靠在山下的河沟里取水进行灌溉、喂养牲畜,十年九旱气候致使作物常年欠收,大旱年生一年的辛劳更是“竹蓝打水一场空”,“山下河水上不来、天上降雨留不住”成为当地村民心中的痛点,“喝上幸福水、解决灌溉愁、没有洪涝忧”,成了他们最大的梦想。

2021年下半年,梦想终于照进现实。古蔺县第一座由烟草援建的水库——朝门铺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坝高37.5m,总库容543万立方米。工程2014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87亿元,水库增加年供水量398万立方米,其中农灌供水量342万立方米,农村饮水供水量56万立方米,解决了铁厂村等8个村51个村民小组2.55万亩农田灌溉用水、198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水库可以对上游来水量进行控制调节,有效缓解了下游突降暴雨时引起的洪涝灾害。

水库建成后,古蔺县政府配套建设附属工程,1条总干渠、2条分干渠和4条支渠组成26.99km灌区成功构建,水管管网通到千家万户、万亩农田,连通了山、水、田、林、草,也连通了百姓的心。

“以前背一趟水背要歇息3次花1个小时才能到家,如今24小时都有自来水吃,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去挑水喽。”利河村三社村民冷和燕兴奋地说道。

没有缺水的后顾之忧,当地村民干劲更足,在种好烟叶等传统作物的同时,还走上了多元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借着“水利”东风,当地村民办起了“合作社”,双喜烤烟专合社、龙虾养殖合作社、果蔬家庭农场、玉皇道农游园、黄雅种养专合社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美好画面正徐徐展开。

“朝门水库建成后,村民利用区位优势,高山半高山地区发展红高粱、茶叶、大葱等特色农业产业,下游发展水产品养殖产业,“以烤烟为主、多元增收”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21年新增就业1120人,实现传统农作物增产2141.7万元、烤烟增产4597.26万元、畜牧业增产550万元、下游渔业养殖增产120万元,脱贫成果得以巩固、乡村振兴更是有了坚实基础。”古蔺县皇华镇镇长孙科介绍道。

铁厂村返乡创业的冷和广自豪地讲述他的创业致富故事:“去年我种植60亩烤烟,除去成本收入15万元。烟季结束后,我还利用烟地种植青菜、萝卜、莲花白等蔬菜,除去成本能赚5万元。这一年下来能赚20多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家门口赚到了钱还照顾到了家庭。”有了水源保障,冷和广今年种植烤烟100亩,还计划在烟叶采烤结束后,扩大蔬菜种植规模,让烟地产生更多价值。

朝门水库在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当地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据古蔺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朝门水库近4年拦调化砂4万余吨,稳定了周边耕地,改善了上下游生态,2021年水库还被确定为古蔺县森林防火飞机取水水源。

“朝门水库建成后,灌区烟地变得更为高产稳定,烟叶质量大幅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加强“以烟为主、多业融合”产业综合体建设,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承担责任,加强烤烟技术指导和基础设施建设,让烟农的收入更有保障,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古蔺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管安伟说。

汨汨清泉水,脉脉助农情。如今,当地村民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碧绿泉水、艺术石栏、宽敞公路、现代蓄放水设备,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小憩,高山农产品的美誉更是广为流传,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峰竞秀”的生动画面正在无声演绎。(段海生 杨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