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乌克兰媳妇安娜在旌阳区侨联、绵竹市侨联和海外侨胞的帮助下,经历三个多月的漫漫归途,克服重重挫折,终于带着自己1岁多的孩子王大卫回到中国,与绵竹籍丈夫王维瀚团聚。
6月14日,王维瀚带着妻儿来到绵竹市侨联、旌阳区侨联送上锦旗表达谢意。王维瀚说,他们一家特别感谢侨联以及海外侨胞给予的帮助,妻子和孩子才能远离战火,内心由衷地为生于伟大、和平、繁荣的中国而骄傲!
硝烟弥漫 战火、疫情阻断团圆路
2013年,在厦门打拼,一步步攀登,一步步接近梦想的王维瀚在厦门华侨大学学习英文时,认识了正在该校学习中文的乌克兰女孩Fedorova Ganna(中文名:安娜)。王维瀚成熟、稳重,事业小有成就,安娜漂亮、活泼,迷恋中国文化,两人很快坠入爱河。2016年,经过3年热恋,两人走入婚姻的殿堂,并在王维瀚老家绵竹举行婚礼。
2020年,一个小生命在安娜的腹中孕育、成长,希望有家人陪伴一起期待小生命的诞生,安娜选择回到乌克兰待产。本想着飞去乌克兰陪着妻子生产,但是一场疫情阻断王维瀚的行程,几经辗转,当王维瀚到达乌克兰时,儿子大卫已经呱呱坠地。
“那是第一次感受到跨国婚姻的艰难,孩子1岁时才第一次和他见面。”短暂的相聚,考虑孩子尚在襁褓,抵抗力弱,王维瀚和安娜商量后决定自己先独自回中国继续打拼事业,挣钱养家,待孩子再成长一些再回中国落户。可是,漫长的等待,迎来的不是春归有期,而是俄乌局势紧张,安娜的家乡硝烟弥漫。
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上空响起刺耳的警报声,当天上午9点,接到妻子的视频电话,王维瀚的心沉到谷底。视频中,为躲避战火,妻子与家人一起躲进了地下室。询问家里物资储备情况,轻声安抚妻子及家人,挂断电话,王维瀚强迫自己立即冷静下来,想办法帮助妻子和家人尽快逃离战火。
由于岳父不满60岁,无法离境,岳母和妹妹选择留在乌克兰陪伴岳父一起渡过难关。远在中国的王维瀚一边与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取得联系,帮助妻子和儿子远程办理旅行证,一边不断刷新新闻,实时了解最新信息。
王维瀚告诉中国网四川,妻子家住乌克兰路甘斯克州利西昌斯克市,周边地区已经全部陷入战火,撤离路上困难重重。规划路线、刷新局势消息……由于乌克兰境内全部航班停飞,妻子归程路上困难重重,在焦急、担忧中,王维瀚度秒如年。
多方助力 辗转三个多月家人团聚
3月初,王维瀚向绵竹市侨联和旌阳区侨联求助,两地侨联立即伸出援助之手,旌阳区侨联主席杨婕八方奔走,积极为安娜畅通“回家”路。不过,由于信息不畅,无法穿越战火取得旅行证等原因,安娜一次次与归程之路擦肩而过。
3月13日,安娜再次接到当地政府发出的撤离通知,通过人道救援路径乘上大巴,到达利沃夫并顺利入境波兰,并在波兰补办旅行证。得知安娜已经顺利入境波兰,杨婕立即与欧洲时报记者沈洪取得联系,请求帮助。
听闻德阳“老乡”的乌克兰媳妇归途挫折重重,沈洪也是揪心不已,刚好3月27日有一班从波兰飞中国天津的撤侨航班,沈洪立即联系安娜,安排撤离事宜。遗憾的是,大卫的旅行证还未能办理完成,安娜只能带着孩子继续等待漫漫归期。5月5日下午4点,安娜终于带着大卫顺利登上了波兰飞往中国香港的航班。
随后,安娜辗转乘机抵达成都。按照国家防疫政策,经过隔离后,6月5日,王维瀚终于与妻儿见面。回绵竹的路上,安娜非常高兴,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说:“很开心,很开心!”亲友问及她想吃什么,她说:“冰粉!”
“回家真的就安心了!”王维瀚介绍,妻子和儿子回到绵竹后,一家人吃了一顿火锅庆祝,儿子只有1岁7个月,不能吃辣的食物,他给儿子准备了本地特色小吃,“娃娃喜欢吃绵竹清汤米粉”。回到绵竹后,安娜也尝试着学习做一些中国菜,慢慢适应中国生活。
“回忆2月24日以来的日日夜夜,还是感觉不真实,经历了太多太多,真的特别想感谢旌阳侨联、绵竹侨联和欧洲时报记者沈洪,让我们这个跨国婚姻家庭感受到来自政府和同胞的关心和帮助。”王维瀚说,经历种种,他和妻子更加珍惜生活。(张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