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成都市新津区“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启动仪式在新津举行。中国关工委办公室主任陈江旗,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雷刚,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新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炯,省、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家长、社区代表等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新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炯作了致辞,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总院长萧斌臣介绍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情况,新津家长、学校、社区代表发起“家校社共育”倡议,倡导大家同其心,一其力,共建孩子成长港湾。据悉,中国关工委在全国共建32个家校社实践区。
“家校社共育”实践区授牌仪式
活动还举行了“家校社共育”实践区授牌仪式,发布了《成都市新津区“家校社共育”行动计划》。
根据《成都市新津区“家校社共育”行动计划》内容,新津将站在法律、人才培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不同角度,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激活家校社的“协同力”。
建设一批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力争用三年时间,建设10个家庭教育实践社区(基地),20所家庭教育实践校,争创5所成都市家庭教育基地校。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队伍,通过聘请国家、省、市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组建本土家庭教育中心组等方式,建立新津区家庭教育专家队伍,为全区“家校社共育”提供法律法规支持服务,指导开展“家校社共育”种子教师、家长培训,开展亲子活动团体辅导,指导研发各学龄段家长指导服务课程体系。
建立家庭教育种子教师队伍。遴选200余名“家校社共育”优秀教师,每年开展线上不少于50场、线下不少于2场的家校社课程培训。组建种子教师备课指导中心,通过集体备课指导、个别指导、说课、赛课、评课等,促进种子教师专业成长。力争用三年时间,培养40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
建立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依托家委会发现和培养家长典型,充分发挥社区、关工委、“五老”等作用,成立区、校、班三级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让志愿者主动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凝聚育人合力。
开发家庭教育课程,明确课程建设内容。以少年儿童“幸福成长”为目标,着眼家长育人核心素养,以家庭道德教育为核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教育理念、科学育人知识等作为家庭教育主要内容,积极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及种子教师团队,研制具有新津特色的家庭教育课程。
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区级开设入学指导、学习指导、阅读指导、亲子活动、家庭关系、青春期指导、心理健康、生涯规划、习惯养成、特殊关爱十大类别通识性家庭教育课程。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发20门家庭教育校本课程,其中幼儿园4门、小学6门、初中5门、高中5门。形成种类齐全、学段贯通的家庭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新津区家庭教育资源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主题活动,打造“家教有方”家庭教育品牌。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亲子阅读分享会、“一封家书”系列活动、家庭教育故事分享会、家庭教育情景剧大赛亲子活动,开展亲子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每年开展“家校社共育”活动不少于200场,三年开展不少于600场,打造新津区“家教有方”家庭教育品牌。
选树家庭教育先进典型。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沟通渠道,每学期各学校开展家长培训指导活动不少于2场。鼓励学校挖掘优秀家长典型教育经验,开展优秀家长评选,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参与区级模范家庭评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力争三年时间,选树500个家庭教育模范家庭。
近年来,新津区着力优化配置多维资源,寻求教育“和谐共振”新途径新力量,高效达成教育在家庭场域的能级提升,构建家校社协作协同协调、共建共育共享大格局。
新津区妇联建立8个市(区)级“家庭教育示范基地”、1个区级“家庭教育促进基地”,助力新津幸福美好生活建设。
新津区社区教育学院按照“一心两翼三平台”的工作思路,围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中心,以学校和社区家庭教育活动为“两翼”,以“幸福梨花+”、百姓故事会、线上讲座为平台,赋能幸福家庭。
家庭教育示范校(园)引领,进一步推进全区家庭教育工作,新津区已经有4所学校(园)被评为成都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园),初步形成以三级家委会和家长学校为阵地,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专兼职家庭教育骨干教师队伍为保障的家庭教育体系。
以李萍、谢彬为代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开设育儿讲堂(互动答疑)、组织亲子活动等形式,传授家庭教育知识,缓解家长焦虑。(高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