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做优做强 成都新津加快建设数字转型桥头堡和城市门户会客厅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7-07 10:58:28编辑:徐扬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强化城市功能导向,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日前出台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统筹基本功能,以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引提升核心功能,以突出区域比较优势为重点培育特色功能”。
当前,新津全区上下正聚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优做强以先进智造、天府农博为支撑的核心功能,以数字赋能新城市、新乡村、新治理为优势的特色功能,以公园城市为特质的基本功能。7月6日,区委书记唐华,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建平,区政协主席左斌带队调研花源街道“三个做优做强”工作,实地查看了“花源里”特色街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创业街等项目,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花源里”特色街区调研现场
座谈会上,花源街道汇报“三个做优做强”工作情况。据悉,围绕“三个做优做强”和天府牧山数字微城建设,聚焦数字赋能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花源街道以“数字微城市、花源新示范”为目标,充分释放双铁的带动效应,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构建“人业场”智慧服务治理体系,争当“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排头兵。力争2025年,形成10万人以上聚集的活力新城。
在听取了项目情况汇报后,唐华对花源街道贯彻落实“三个做优做强”工作,服务大局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社区治理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如何着眼未来、把握机遇,找准在全区发展大局中的角色摆位,紧扣“三个做优做强”,围绕打造“成渝数字经济新名片、全国数字微城新示范”,加快建设成为新津数字转型桥头堡和城市门户会客厅,唐华提出四点要求。
在以产聚人兴城上下功夫,协同打造数智赋能的核心功能。随着地铁通车,以及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建设带来的关注度,花源的区域价值得到极大提升。要助力壮大数字经济,依托智在云辰、旭辉·天府未来中心等产业载体,加快引进一批服务于数字经济发展,为数字经济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要培育壮大现代商业,持续打造“花源里”特色商圈、学源路市井创享街,加大区域首店、智慧门店、网红小店的招引力度,营造具有都市化质感的消费环境。要着力打造职教高地,协同成艺、成职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橙汁创业街区、成艺后街项目建设,实施成艺—完美世界数字文创实训基地、成职—广联达智能建造等项目,合力打造职业教育高地。
“花源里”街区商业氛围
在推动城乡融合上下功夫,加快形成以城带乡的特色功能。当前,新津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城市化加速期,而“数字微城”建设将为花源的新型城镇化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要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增强规划引领力。科学编制花源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同时,要以成都职业艺术学院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带动大件路西侧农村片区联动发展。要把握近郊乡村游趋势,提升农旅吸引力。招引特色化、品质化的农旅融合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植入近郊露营、研学旅行、亲子农旅等新消费场景,做大做强农旅融合产业。要洞察社群式发展趋势,提高新老居民黏合力。聚焦新市民、原住民、产业人群、在校师生等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探索社群管理服务新模式,引导辖区市民群众自建、自管、自治,促进新老居民交流交融,确保区域和谐稳定。
新消费场景·小庄园
在升级服务配套上下功夫,持续做强品质宜居的基本功能。花源要以“TOD+5G”公园城市未来社区建设为主线,加快做优做强品质宜居功能,不断提升花源的人口吸聚能力。要完善配套功能,引进高端酒店、品质商业,完善文、体、商、娱等配套服务设施,新建一批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推动高铁、地铁、公交等交通无缝接驳和换乘。要提质公共服务。启动石笋街小学新津分校建设,打造花源区域医疗次中心,加快建设柳河主题公园、杨柳智慧公园,实施白云广场、街角公园等城市“微更新”,推动杨柳河、大件路、二绕沿线景观风貌提升。要植入智慧场景。加强街道城运平台建设,确保平台管用好用、惠及群众;要深化“津津·邻里圈”应用,要建设数字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华源小区有声阅读圈,实施美源智慧小区示范建设,提升各方主体数字化转型发展参与度。
石笋街小学新津分校
旭辉·天府未来中心
在协同联动配合上下功夫,加快形成相互支撑的发展合力。花源街道与天府牧山数字新城之间,是紧密关联、共荣共兴的发展共同体。要在思想认识上做到同频共振,加强信息互通,强化工作联动,确保思想同向、步调同频。要在工作推进上加强协同配合,及时跟进、靠前服务、主动作为,扎实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形成协同高效的强大合力。在机制建设上更加衔接顺畅,管委会和街道要建立联席会议、工作例会等制度机制,加强各层级的沟通对接,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高效推进。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主动对标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和区域发展现实需求,全面提升干部精神区位和能力素质,确保思想能跟进、能力能适应。(雷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