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书记谈变化】巫山双龙:昔日扶贫镇 今朝产业旺

来源:环球网 时间:2022-04-27 10:31:57编辑:渝轩
双龙镇,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中北部,为三峡工程移民搬迁镇。
清朝时期,辖境为龙雾堡、龙嗉堡、垒头堡等;1940年废堡建乡,定名双龙乡;1992年双龙正式撤乡建镇。1996年,双龙镇面积仅48平方千米,2005年区划重新调整后的双龙镇,管辖原双龙镇、龙雾乡和钱家乡所属行政区域,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面积拓展为141.99平方千米。
从巫峡口沿着绿毯如茵的大宁湖沿江而上,乘坐20分钟的小快艇,便会进入双龙镇的怀抱。彼时可见两座长长的山脊侧卧湖畔,犹如两条巨龙正隔岸相望,静静地护卫着双龙集镇,双龙镇也因此而得名。

宜游双龙:深挖文化内涵  打造乡风文明淳美乡村
虽然地处改革开放后全国较早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小三峡腹心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是这里曾经却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美丽的自然风景与贫困带来的“脏、乱、旧”形成鲜明的对比。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坐拥得天独厚自然风景的旅游业并不是一直没有造福当地人。但是,对于吃上旅游饭这件事来说,双龙镇可谓是经历了起伏跌宕的曲折生涯。


易前聪走访贫困户

“1995年左右的几年时间里,双龙镇的部分老百姓还是尝到了旅游饭的甜头的”双龙镇党委书记易前聪说道。彼时,游客十分喜爱的一个项目就是乘坐船身细长轻薄有如柳叶的“柳叶舟”,小船靠柴油发动机驱动,在逆流处甚至要靠纤夫拉着走。独特的体验,吸引来大量游客。
并且“柳叶舟”的终点站就在双龙场镇,这里也是游客周转的要地,鉴于游客食宿的需求,当地农民只需要提供饮食或售卖农副产品就可轻松吃上旅游饭。那时的双龙镇,餐馆、宾馆林立,各式服务业兴起,巫山县的首个涉外宾馆就设立在双龙镇,与旅游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也是盛极一时。
但是后来,随着景区规划发生改变,新线路和新景点并没有青睐双龙,双龙镇也因此人烟渐稀。
再加上小三峡一带山高坡陡、可供耕作的土地贫瘠,众多散居在两岸的数万村民,大多只能以传统的农业为生,因此在改善生活状况方面,相比其它地方总是“慢一拍”,因而成为了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为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发展动能,双龙镇借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政策利好,一方面深入挖掘“福”文化等双龙旅游文化,“再吃”旅游饭;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在“能人兴村”等系列措施推动下,双龙镇不仅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03户6654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4.44%降为0%,“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农村产业结构、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俯瞰巫山双龙镇

“关于深度挖掘双龙镇旅游文化我们其实进行过大量的考究,最后还是觉得‘福’比较符合双龙镇的境况,与地方的发展不谋而合。双龙镇位于巫山境内,巫文化的要义之一就是‘祈福’;此外,双龙镇三面临湖,湖谐音“福”,素有‘双龙祈福,心满意足’之说”易前聪介绍道。
为此,双龙镇深挖“福”文化,通过实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家庭发展等“五福”行动,打造“双龙福镇”。在渔头湾步道旁有棵祈愿树,树上挂满了全镇成千上万人及外来游客的愿望,成为了当地群众的精神高地,也是著名的旅游打卡地之一。
此外,镇里每个村都配备1名文化专干,还建成了镇文化活动广场和6个具有辐射功能的村文化活动阵地,有村文化志愿者20多人,并以此为基础举办趣味运动会、评选“双龙福星”、举办乡村赛歌会,为村民带来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思想文化、生态文化、产业文化相濡交融,如今双龙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福文化”特色小镇。
此外,双龙镇文化服务中心还注册了76个领域“双龙福”商标,由镇文化服务中心持有知识产权,初步具备了通过知识产权,在乡村推动价值文化、产业文化、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子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由双龙镇20个行政村以及民营资本两大体系共同出资构成的重庆双龙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已初步取得成效,2021年村集体经济项目收益首次分红39万元。


“石上生花”乡村旅游示范园

此外,旅游资源方面,双龙镇还打造了石上生花、安静民宿、神鱼谷、鱼头湾等旅游景点,并且已实现开门迎客。
后期双龙镇还将按照全县全域旅游开发总体布局,围绕“一廊双心三片”,持续推进双龙旅游大发展。“未来,我们将协同推进小三峡景区整体提档升级,全力推进万福仓、文创街、天鹅岛建设,全面建成滨江特色小镇;加快推进场镇库岸治理项目和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商品集市、木屋精品酒店等旅游小镇配套建设项目。同时,巫大高速开通后,双龙镇将依托现有便利的交通优势,持续探索休闲农业、家庭农庄、乡村旅游、特色观光、生活体验等新型业态,着力将龙雾坝打造成‘果蔬基地+采摘体验’于一体乡村振兴示范片,将钱家坝打造成‘田园风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花溪谷(龙雾河)打造成全县休闲度假示范基地。”易前聪说道,目前,花溪谷启动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完成采摘大棚、露营基地建设,启动建设清水旅游步道,预计5月份实现开门迎客。
宜业双龙: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打造产业兴旺丰美乡村
旅游业重新崛起的同时,双龙镇特色种养殖业也逐渐形成了规模。
以前,双龙镇林地面积、耕地面积大,地无三尺平、土无三寸土致使产业未规模成片,且地灾隐患点高达58处,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近年来,双龙镇因地制宜编制《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方案》,科学规划“1+2+3+N”生态产业布局,持续在种、管、销上狠下功夫,群众收入明显增加。2016年双龙镇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6元,仅为全县平均水平的90%。截至2021年底,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了12478元,同比增长60.9%左右。


安坪小予现代产业葡萄园

据统计,目前双龙镇已累计种植脆李2.3万亩、柑橘1.1万亩、干果(核桃、板栗)1.1万亩,林下套种蔬菜9000亩、中药材2000亩、豌胡豆2000亩、辣椒1600亩、西瓜800亩等特色低矮经济作物,真正实现了“家家有产业”。
与此同时,在坚持“能人兴村”战略示范带动下,一系列能人大户的涌现,在群众中形成示范效应,激发了村民发展动力。
白坪村刘小红返乡后,牵头成立重庆实尚笙华农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建立石上生花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通过租赁农房、流转土地等方式,将村民的资产与乡村旅游捆绑在一起,变资产为资源,变农房为民宿,带动村民集体致富,2020年,全村经济收入达到997.69万元;乌龙村陈勇通过土地流转种植脆李257亩,2020年收入30余万元,先后评为巫山县“十佳种植能手”“十大精品果园”;水田村养殖户王洪安,引进重庆市楚乡原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投入80万元建立腊肉加工厂,成为镇上有名的养猪大户;安静村青年刘敬春,曾因病欠债20余万元,成为因病致贫贫困户,2017年通过小额贷款政策支持,刘敬春将邻村一个管理不善的110亩葡萄园承包下来,通过自己的精耕细作、科学管理,2019年葡萄进入丰产期,年产量达到2万斤,实现产值20万元,成为全镇著名的“脱贫之星”……
据悉,在“能人兴村”战略引领下,双龙镇已培养村干部带头人14名、致富带头人15名,培育20-50亩适度规模以职业果农为主体的家庭果园39个。
宜居双龙:强化综合管理  打造治理有效宁美乡村
“我是2017年8月正式担任双龙镇任党委书记的,至今已经有近5个年头,这些年来,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人们生活自足、环境美化、交通优化、产业渐兴、文明守法程度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已经不再是大家传统印象中旧乱差的农村了”易前聪说道,双龙镇曾经是重庆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担任书记一职,工作任务量重、责任大,但是他说,这个职务是压力、是动力,也是责任、是使命。从到双龙的第一天起,他就树立了一个理念:做双龙人,为双龙人,尽心尽力尽责,无怨无悔无憾。
一直以来,双龙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完成脱贫任务为发展重点。经过全镇上下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脱贫任务。
这几年来,全镇已累计完成273公里通组公路,整(新)修产业路244.5公里,人行便道建设211公里,全镇道路通村通畅率、通组通达率达100%;巫大高速、郑万高铁通车,群众出行得到极大改善。
建立安全饮水水质监测和长效管护机制,管网铺设到户,集中供水率达100%;建成微型安置点62个,集中安置565户,实施C、D级改造558户、旧房提升335户、易地搬迁1060户,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安静村民宿群众动员会

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但是怎么巩固发展成果?笔架村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转“治民”为“民治”。
曾经的笔架村是双龙镇幅员最广、位置最偏的村庄之一,作为小三峡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却没有被纳入小三峡陆上旅游线路,也没有被纳入石柱沟开发规划区,长期面临耕地少、基础差、不受重视、发展滞后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笔架村村支两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创建了“幸福议事会”“惜福银行”“公共法律服务室”,发动引领群众参与自治。期间,通过“幸福议事会”,笔架村群众决定率先从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自筹资金800万余元,开展房屋提档升级,提前为乡村旅游培育土壤。
通过“惜福银行”积分制,让“德治”细化、量化、体系化,村民群众开展文明实践、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全面迸发;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室”, 教导群众“守福敬法”,让“法治”成为一种思考习惯,确保法律和村规民约得到遵守、执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易前聪到村召开惜福银行积分动员会

“这一转变取得的最突出的成果、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村民们真正转变了‘老思想’,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真正调动了乡村内在动力。而这些都是在村两委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群众会、院坝会中,用心去劝、用心去讲,把道理嚼碎了一点一点喂给老百姓,才让他们懂得的、明白的。”易前聪说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他看来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只要将工作落到地,群众就能看得到,群众也就能满意。
据易前聪介绍,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提升,有序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更优化,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双龙镇已经完成《巫山县双龙镇乡村振兴规划(2021年至2025年)》。
接下来双龙镇将坚决守住“三条底线”,从产业发展、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农村改革、城乡融合、乡村治理等7个方面,推动双龙镇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现阶段,双龙镇正积极创建全市“产业兴旺丰美乡村、治理有效宁美乡村、乡风文明淳美乡村”,预计2025年将取得初步成效;力争到2030年,双龙镇基础设施将发展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特色高线产业发展成熟,农村人居可支配收入较2025年大幅度增加,将双龙镇建设成为西部乡村振兴示范镇;到2035年,基础设施发展高效便捷,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完善,特色高效产业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标准持续推进,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30年大幅度增加,将双龙镇建设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镇。(文/阳鑫 郭志花   图/双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