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发展更有“温度” 让幸福更有“质感”| 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来源:美丽阿坝 时间:2022-12-28 14:25:24 编辑:田恒铭 点击: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
全州13个县(市)、606个贫困村提前一年摘帽退出,10.3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紧扣“九大”文旅品牌,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现4A级景区县(市)全覆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面对这份精彩纷呈的历史新答卷,我们又一次充满自信地站在了发展新起点上。
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舒展今日阿坝画卷,绿色、创新、活力跃然而出,一幅幅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图景正次第精彩呈现。回首奋斗历程,展望美好前景,全州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态势更加向好。
绿色发展蹄疾步稳
积蓄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今年,阿坝县龙藏乡龙藏村5000多亩黑青稞喜获丰收。”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看护人沙尔戈尼玛乐开了花。
对于沙尔戈尼玛来说,青稞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农作物。以往,青稞都供家里食用,他不曾想到有朝一日能通过种植青稞增收致富。
变化得益于近年来阿坝县立足县内土地平坦肥沃,农田水利设施布点多、覆盖广、渠系配套完善等优势,确立“三区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定位,建设黑青稞标准化栽培示范和良种繁育基地,龙藏村就是基地之一。
据阿坝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杨福全介绍,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从周边200多户村民手中流转土地3000多亩,每年为村民带来租金收入的同时,还提供了800人次的务工岗位。2021年,园区总产值达6890万元,同比增长20%,辐射带动7822户、41175人,户均年增收1470元。
如今,在龙藏村,“种下不管”“听天由命”的传统观念和生产方式已彻底改变。近年来,阿坝县突出“两园区四基地”建设,培育农牧业生产基地,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创建农畜产品品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产品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产业化组织能力、带动群众增收能力。
阿坝县现代畜牧业发展也是我州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州提出加快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新目标,确立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新格局、“三地共建、五业同优”产业新体系、“四向通道、全域拓展”开放新态势,构建“6+N”高原特色农牧业、“5+N”生态工业、“1+6”现代服务业产业新体系……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我州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着力挖潜力、补短板、稳增长,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产业支撑不断夯实,着力深化“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发展路径,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环保的特色优势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调整为19.4:25.3:55.3。
——着力打造“6+N”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新体系。抓好果蔬药菌、牛羊猪蜂等产业发展,培育星级现代农业园区55个,新建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场120个,汶川县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红原县被列为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4.5亿元,汶川、松潘、九寨沟增幅位列全州前列。
——着力打造“5+N”生态工业产业新体系。县域中小微企业产业示范园区入驻企业158户,年产值约69.8亿元;“飞地”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成阿、德阿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4%、205.3%,创历史新高;加快光伏发电集约化开发利用,阿坝县查理、黑水县毛尔盖、金川县嘎斯都等光伏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生态开发锂矿产业,全州锂电池加工及电池生产企业10户。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1亿元,金川、九寨沟、马尔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列全州前列。
——着力打造“1+6”现代服务业产业新体系。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引,精心培育“九大”文旅品牌,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创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4A级景区,命名20个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名寨,若尔盖、红原、黑水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游客有投诉、政府先赔付”,不断提升阿坝旅游美誉度。积极发展商业贸易、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183.7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亿元,红原、小金、理县增幅位列全州前列。
——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务,坚持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落实,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金融财税体制、国资国企、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州级统筹+县市试点”信息化系统建设推广模式,配套完善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落实“四向通道、全域拓展”部署,开展“浙商阿坝行”等系列招商活动,续约项目138个、到位资金150.6亿元。持续抓好与民主党派、部省高校、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央企省企等战略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
民生答卷倾力而为
擦亮阿坝儿女的幸福底色
汶川县赵公村、布瓦村一举关掉5座砖厂,走上生态优先、农旅融合的道路;茂县力推花椒种植加工产业化,智慧农业、订单农业精细化,农村人力不足、信息闭塞等问题逐步解决;黑水县以药养蜂、用蜜引客的生态闭环经济模式初具雏形;松潘县以全域旅游带动生态农业,让古城又发“新枝”……
在我州高半山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原本只能维持生计,通过近年来不断升级改造,加上农旅融合,已经打通了市场壁垒,让乡村各产业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阿坝学子返乡工作与创业,老百姓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面对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我州给出的答案是:突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战略导向,统筹抓好“五大振兴”,推动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
——持续提升脱贫质效。优化完善防返贫防致贫监测帮扶长效机制,建立“1112”精准帮扶机制,有效消除1096户4883名监测对象返贫风险,8.1万名脱贫群众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增收,全州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24元、增长14.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定《阿坝州“三家园”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投入各类衔接资金19.28亿元,完成15个乡镇、85个村“三家园”建设任务和45个重点帮扶村巩固提升,汶川县乡村振兴做法在博鳌亚洲论坛介绍经验,小金县玫瑰产业支援案例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最佳案例;九寨沟县漳扎镇、汶川县水磨镇、金川县观音桥镇获评全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
——加力提升社会事业,纵深推进十五年免费教育扩面提质,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扎实抓好“健康阿坝”建设,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规范管理率均达到100%;认真抓好民生保障,初步形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穿行在阿坝的藏寨羌乡,一个个乡村靓丽多彩,一排排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生机勃勃,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幢幢民居窗明几净,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跃然眼前。
生态优先向绿而行
擘画宜居宜业的崭新画卷
今年2月,岷江茂县城区段清澈的水流、干净整洁的河滩吸引了上百只野鸭、鸳鸯嬉戏驻留。它们时而翩翩起舞、呱呱鸣叫;时而潜入水中觅食,嬉戏玩耍;时而在岸上晒太阳,梳理羽毛……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州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盯“一增一减”目标,坚持“决不因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而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原则,统筹抓好降碳、治污、增绿、护水、减沙等各项工作,全力确保长江清水东流、黄河长久安澜。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再到实践检验,我州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全州深入实施“七大保护”行动,扎实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23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全州林草综合覆盖度达到85.5%。聚焦防风、固沙、固土,启动黄河干支流域生态防护带建设行动,建成防护带56.9公里、面积6678亩。持续深化生态治理,纵深推进“七大治理”工程,系统推进人草畜“三配套”综合平衡,突出抓好草原“两化三害”,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1位,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全域Ⅱ类标准以上,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一系列数据,蕴含着行稳致远的绿色发展新思路,也诠释了我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全力抓好黄河干流四川段河道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河道应急抢险主体工程和生态修复。全面推进生态问题整改,扎实推进“5+2”重点领域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着力抓好“治伤”“治乱”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整改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806项,完成率94.7%,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理县、茂县、黑水被命名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
守护好山水,守望好日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州将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烺洁夏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