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哈尔滨现本土疫情已过去3天。根据哈尔滨卫健委通报显示,截至9月23日24时,当地本土病例确诊人数已达到26人,中风险地区也已增至10个。其中,巴彦县由于感染者较多,被认为是本轮疫情的中心。
对于当地中风险区的情况,红星新闻记者从多位居民口中得知,截至9月23日,中风险区居民已完成3轮核酸检测,出现疫情的小区也已处于封闭状态。对于此前巴彦县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的疫情,周边居民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该院所有工作人员已在当天被隔离。
对于本轮疫情未来的走向和反映出的防控难点,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导傅华回应红星新闻记者,国内现有疫情的传染源基本来自国外,因此做好归国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将会是接下来疫情防控的重点所在。
哈尔滨3日内新增本土确诊26例
已现10个中风险区,感染者均为德尔塔毒株
哈尔滨卫健委9月24日通报数据显示,9月23日0-24时,哈尔滨巴彦县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5例。自9月21日巴彦县通报本轮疫情第一例本土确诊病例至今,3天时间,哈尔滨本土确诊病例已达到26例。
另据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消息,自9月23日24时起,巴彦县兴隆镇(兴隆林业局有限公司街道办事处)文化嘉园小区、兴林七委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目前,当地已有10个中风险地区(巴彦县9个,南岗区1个)。
9月24日,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称,自本轮巴彦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哈尔滨市第一时间启动了全市全员核酸检测。截至23日24时,确诊病例行动轨迹涉及的巴彦、道里、南岗、松北,“一县三区”第一轮核酸检测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他六区八县核酸检测工作将在24日全部完成。
▲哈尔滨中风险地区列表 图据北京日报
“一区三县”核酸采样结果显示,实际采样315.7万人,已出结果315.7万人,除29人阳性外(包括25例确诊病例和4例阳性感染者),其余核酸检测结果皆为阴性。另根据目前已检出病例基因测序情况看,当地感染者均显示为德尔塔毒株。
哈尔滨疫情防控也正不断加码。近期,官方已发布多条通知,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当地诸如公检法司急需岗位公考笔试已经公布延期举行,哈市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报名业务也已经暂停,黑龙江省内多个公共文化场馆均发布闭馆通知。
在出行方面,自9月23日起,所有公交车必须开窗运行,市民必须戴好口罩扫码乘车。高速出哈必须迟48小时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哈尔滨市的需要扫码测温。9月22日0时起,通过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出行的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全程佩戴N95口罩。
另据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官网消息,目前当地多家医疗机构已开通24小时核酸采样服务,按照市指挥部第29号公告对核酸检测实行龙江健康码赋码管理的要求,未按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的在哈人员,近日正在陆续将龙江健康码调整为“黄码”。
聚焦哈尔滨中风险区:
巴彦县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中风险,居民称当晚医院所有人均被隔离
根据哈尔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发布公告,自9月23日起,巴彦县兴隆林业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升级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红星新闻记者通过该社区卫生中心附近的居民了解到,该社区卫生中心及周边商铺现均已暂停营业,此前在该卫生服务中心预定的医事服务也都取消。周边居民丁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中秋节之后附近的店铺就都关停,现在居民都在居家隔离。到9月23日,巴彦县居民也已完成了3次核酸检测。
另据丁女士介绍,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安保工作的人员在内,都被带走隔离。对此说法,红星新闻记者致电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对方均称不便透露具体情况。在该卫生服务中心出现疫情后,丁女士表示,周边居民看病拿药都改为去镇里上一级的大医院。
对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前的情况,丁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平时去该社区卫生中心的人并不多,社区医院医务工作者数量也不多。丁女士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去主要负责为居民打疫苗和各类预防针。疫情发生前,进入社区医院也同样需要测温、登记、检查健康码等防疫流程。
▲哈尔滨开展核酸检测现场 图据哈尔滨日报
哈尔滨南岗区爱达88小区是本次疫情中除巴彦县外哈尔滨市内唯一的一个中风险小区。一名该小区居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9月21日开始,小区就已被完全封闭管理,不允许进出。
这名家住北兴街爱达88小区的居民称,自己此前还同时在小区里经营一家店铺,但现在小区内所有店铺都已关停。据他介绍,从9月21日小区封闭管理后,到现在所有住户都被要求居家隔离,相关医护人员也已上门做完第一轮核酸检测。
“居家隔离后生活所需也有保障,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物品均由物业送上门,住户自己在门口拿取就好。”该居民说。
对于爱达99小区外的情况,南岗区北兴街爱达88LOFT6号楼的金垚无人公寓负责人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小区前两天已经被封闭,但由于其所经营的公寓在88小区外单独的一栋楼,所以暂时没有被封闭。该负责人透露,爱达社区已经完成了全员核酸,所以爱达88小区外的正常出行基本不受影响。
另一位于中风险区域的恒隆花园情况如何?一名在该小区附近经营酒楼的店主刘先生表示,9月21日起,酒楼已经暂停经营,且周边的商铺也都处于关闭状态,需等到政府通知才能恢复营业。
刘先生说,恒隆花园整个小区目前也已封闭,只进不出。周边居民也已完成了第三轮核酸检测,目前尚未发现小区内有阳性病例。
哈尔滨防控疫情关键是什么?
专家:国内传染源基本来自国外,境外人员入境隔离管控需谨慎
哈尔滨疫情现在处于怎样的阶段,之后会如何发展?9月24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很难具体判断哈尔滨疫情所处阶段。
在傅华看来,疫情所处阶段以及之后是否会如何发展,这两点都受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要看接下来的进一步情况。目前已知感染者的活动情况,接触的人群数量有多大,密接者及次密接者是否及时隔离管控都会影响接下来哈尔滨疫情的走向。
傅华指出,及时进行核酸检测,严格控制病毒的传播,防止新冠病毒传播链进一步延申才能较好控制此次疫情。由于哈尔滨城市比较大,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传播面相对较广,所以接下来疫情防控的关键,即尽早进行流调及全员核酸检测,发现感染者和密接者并及时进行隔离管控。此外,老百姓也要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相关措施,此前各地的疫情防控经验也都可以借鉴学习。
傅华介绍,此次哈尔滨疫情中涉及的境外归国感染者,目前仍难以确定其具体是在入境前还是归国后发生了感染。近期国内城市爆发的几起疫情多与境外归国人员和或涉外物流链有关,针对此现象,傅华提出,目前国内没有本土传染源,传染源基本来自国外,所以国内国外两方面都很重要。之后在相关环节须落实好境外人员入境的隔离管控措施以及涉外物流链物品的消杀管理及相关人员防护工作。
哈尔滨多名确诊患者个人信息遭泄漏
黑龙江卫健委回应:已关注到此事,还在了解具体情况
自哈尔滨疫情出现后,多名感染者信息泄漏事件被舆论聚焦。其中,9月21日出现的首位确诊病例,个人的详细信息在网络被广泛流传,甚至出现了一份文档文件,精确到该患者去了哪里、分别和谁吃饭、每个人的具体姓名。
除了首例患者的信息遭网暴后,近期网上也流传出一份“疫情信息报告”,其中详细记录了哈尔滨市21日新增的5例本土初筛阳性人员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对比“黑龙江发布”通报的疫情信息,其中则并未包含确诊者的隐私信息。
▲网传疑似泄露确诊患者个人信息的报告
另据新京报报道,此前被信息泄漏的确诊病例李某某回应称,自己身份被曝光后正面临网络压力。
针对信息泄漏事件,红星新闻记者从黑龙江卫健委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已在网上注意到了此事,但目前相关部门对泄露事件的具体情况还正在了解,具体处理意见暂不知情。
在疫情下患者被泄漏隐私的事件并不鲜见。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疫情暴发以来,至少发生过20起新冠患者、密接者信息泄露事件,对于泄露者的处罚多以罚款或行政拘留为主。
此前被认为疑似是莆田传染源头的确诊患者林某杰也在当时遭遇了个人信息泄漏,他本人也曾公开发文对遭遇网暴的经历进行控诉。除了林某杰事件,9月22日,福建莆田警方也通报了一起医务人员泄漏转发初筛阳性患者及密切接触者人员信息的案件,上述两名涉案人员被处以500元行政处罚。
专家:泄露患者隐私,或涉及刑事犯罪
实际上,针对疫情期间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有关部门在去年便发布了相关通知。
2020年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紧急通知,明确要求依法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除因疫情防控需要,向卫生健康等部门提供乘客信息外,不得向其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泄露有关信息、不得擅自在互联网散播。
2020年2月9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因联防联控工作需要,且经过脱敏处理的除外。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公共利益,可以收集患者、疑似患者的个人信息,但在公开时必须掌握一个‘度’,个人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是不必要公开传播的。这类个人信息是隐私,公民享有隐私权。”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朱巍表示,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要保证公开个人信息的合法性、必要性与正当性。他认为,疫情防控对象的行踪轨迹公布尺度相对较大,但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核心隐私,公布时通常来说要进行技术处理。
朱巍指出,从民事角度来说,这是典型的侵犯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此前出台的司法解释,家庭住址等信息属敏感信息,五十条以上即有可能入刑。“此类个人信息泄露有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但最终还需要根据信息到底是如何泄露出来的具体案情来判断。”朱巍说。
那么,如何才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朱巍表示,首先相关部门要完善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加强技术保障,比如对高度敏感信息设置“阅后即焚”、“部分信息隐去”等功能,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法律和保密的基本意识,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来保障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同时,朱巍提醒,网友也需加强法律意识不要随意转发患者个人信息和隐私,根据《民法典》转发者也需要承担相关责任。朱巍还提到,如果权利人在网络上看到了个人信息和隐私被泄漏,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平台要求删除相关信息。(红星新闻 杨雨奇 实习生 陈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