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
综合提炼改造川东北民间古法酿造技艺,并采用独特配方,百余年中逐步成型的传统酿醋工艺。核心是中药制曲、麦麸酿醋、通过42道工序酿制而成,具有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甜、久存不腐的特点。
川菜烹饪技艺
川菜烹饪技艺作为巴蜀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由巴蜀文化孕育而生,也对西南地区的烹饪和饮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辐射作用。该技艺分布极广,影响力则覆盖全国、遍及海外。
青城武术
青城武术是发源并流传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地区的武术拳种总称。其与道家修炼的“外活四体,内活经络,修命强身”的“动功”息息相关,是一门理法精深、体用兼备、系统完整的武学体系。
近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下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四川14个项目入选,它们是:旺苍端公戏、藏棋、青城武术、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怀远藤编、凉山彝族刺绣、川菜烹饪技艺、凉山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安仁板凳龙、郎卡杰唐卡、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唐昌布鞋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李仲愚杵针疗法。
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该项目名录的有关情况。
我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1557项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透露,截至目前,我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1557项,其中包括民间文学类167项,传统音乐类189项,传统舞蹈类144项,传统戏剧类171项,曲艺类14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9项,传统美术类139项,传统技艺类287项,传统医药类23项,民俗类183项。
在非遗项目的背后,离不开众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在会上介绍,到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共认定了五批,共计306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为了进一步提高非遗保护力度以及非遗传承人的数量,我国在财政上给予了较大支持。王晨阳在会上表示,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7.9亿元。今年,中央转移支付比10年前增加了1倍。国家发改委也安排14.17亿元用于实施国家级非遗保护利用设施的建设项目。
另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项目中,王晨阳提到,已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万元提高到了2万元。而该补助系直接打入传承人个人账户,供其开展保护传承活动使用。“可以说,今天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取得的成就,国家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工作的有力保障和坚实后盾。”王晨阳说。
新增饮食类评审 川菜、徽菜等18个项目被列入名录
记者注意到,在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项目中,由过去的10个门类变成了11个,另一个单独设立的系饮食类评审专家小组。
为何要新增饮食类评审?王晨阳在会上解释称:一方面,本次各地推荐申报的饮食类非遗项目数量较多,包括与饮食相关的民俗类项目共135个,占推荐申报项目总数的1/6;另一方面,在前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中,饮食类非遗项目均与传统技艺项目一起评审,而饮食类非遗项目与这些项目的评审标准有较大不同,单独设组评审标准会更加清晰、明确。
据介绍,在本次公布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共有18个饮食类项目列入,13个项目进行了扩展,涉及57个申报地区或单位。其中囊括了诸如徽菜烹饪技艺、潮州菜烹饪技艺、川菜烹饪技艺等兼具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的综合性项目。同时,还增设了沙县小吃制作技艺、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等食品制作技艺项目,以及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古井贡酒酿造技艺等茶类、酒类非遗项目。
扩展中医药项目 针灸、正骨疗法等项目被列入名录
记者还了解到,在新公布的名录中,中医药的项目有了较大扩展。王晨阳在会上指出,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已建立起相对较完整的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体系。此次国务院公布的名录对前四批名录当中的11个传统医药类项目进行了扩展,共涉及4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从数量上看,在2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既包括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医诊疗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正骨疗法、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等项目,还包括了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壮医药、侗医药、彝医药、傣医药、畲族医药、瑶族医药、回族医药、布依族医药、哈萨克族医药、维吾尔医药等少数民族的医药项目。(杨雨奇 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