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据视觉中国
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
0~6岁学龄前阶段
学龄前儿童不宜读写,保证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建议0~3岁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
6~12岁小学阶段
学校谨慎开展线上教学,尽量不布置线上作业。小学阶段学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累计应达两小时以上。学校谨慎开展线上课程学习、尽量不布置线上作业。同时建议低年级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小学生连续读写不超过30分钟。
12~18岁中学阶段
在使用视屏类产品时,要尽量选择大尺寸屏幕,并保持50厘米以上的注视距离。学校要重视开展近视普查,初中生每年应进行2~4次视力筛查,对于已经近视的高中生,则尽量坚持每半年复查一次,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为保证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包括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体育局等在内的15个部门,在4月28日已共同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下称《工作方案》)的通知。5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会上发布了《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下称《防控指引》)。其中将0~18岁青少年分为3个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年龄层的用眼健康要求。
8个专项行动确保每年持续降低近视率
对于《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会上介绍了8方面内容,其中包括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落实视力健康检测、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加强视力健康教育。
《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具体来看,在确保学生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上,《工作方案》明确:要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已经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工作方案》还建议各地各学校落实视力健康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数据库,实现县(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全覆盖。同时要求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在作业布置上,《工作方案》指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同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并严控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
王登峰指出,教育部将协同有关部门每年开展评议考核督查,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今年重点工作
推动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100%
为确保实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的工作主要任务,近日,教育部制定了2021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2021年在带动基层落实,合理安排投入、支持工作开展等方面完成重点任务36项。其中包括:
采取措施改善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学设施和环境,配备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等。
开发、利用省级近视防控信息系统,推动学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
出台眼视光相关产品及服务认证采信推广政策措施,公布获得眼视光相关产品认证、验光配镜服务认证名单和目录。定期曝光和公布不合格近视防治单位、企业目录和产品目录,供家长和学生选择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时参考。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与成效。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开展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但与2018年相比仍有下降,基本实现预期防控目标。(红星新闻 杨雨奇 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