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线网指挥中心世纪城控制中心里,重要站点监控画面、各线路相关数据和运行情况在大屏上实时闪烁更新。对地铁运营而言,控制中心就像是“智慧大脑”,将地铁运营各环节串联起来,保障市民顺利出行。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春阳摄(资料图片)
眼看就要迟到,你却仍处在这样的窘况当中:车子堵在路上龟速挪动、无论怎么努力也挤不上想搭的那趟地铁、心心念念的公交车迟迟不来……
提高通勤效率,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关心的话题。4月12日,记者从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推进组获悉,到“十四五”末,成都中心城区平均通勤时间将从39分钟缩短至35分钟。
缩短这宝贵的4分钟,成都将如何做?
析因
成都人的上班路“堵”在哪里?
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报告,对全国主要城市单程平均通勤时间做了一个比较。报告显示,成都中心城区单程平均通勤时间为39分钟,平均通勤距离为9.1公里。
记者注意到,在这份报告中,成都与重庆、杭州、武汉、南京等城市一起被归在“特大城市”一类,并排在“特大城市”中较为靠后的位置。
靠后的原因是什么?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有四点:
一是职住分离明显,比如高新南区就业密度非常高,“5+1”区域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不匹配,长距离通勤占比较高;二是机动化出行占比较高,尤其是小汽车出行占比超过30%,造成城市干道拥堵加剧;三是轨道交通与公交、慢行换乘接驳体系融合不足,轨道两端接驳用时占“门到门”全程通勤用时的42%,降低了轨道交通通勤的效率;四是常规公交通行效率不高,主因是公交专用道、公交港湾站设置未成体系,道路交叉口常规公交缺乏信号优先等。
途径
对标先进,成都开出“药方”
从39分钟到35分钟,虽然只缩短了4分钟,但对于仍在不断发展的成都而言,每一分钟的争取都不容易。
成都会怎么做?对标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我们对标了国际国内先进城市,从中借鉴一些适合成都的经验。”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列举出了不少国际国内城市的先进做法。
比如,东京引导居住和就业人口沿轨道站点集聚,形成依托轨道的多中心城市结构,以轨道为核心形成高效舒适的接驳换乘体系;深圳道路空间向公共交通和慢行空间倾斜,建成智慧交通管理平台,实现城市交通智慧化管理与服务。
在对标基础上,成都综合自身情况形成了自己的思路:
加快推进职住平衡——采取多种用地保障和灵活的竞价措施强化商品住宅类用地调控目标管理,加快筹建人才公寓,持续推进成都自然博物馆、金沙演艺综合体等重大公建项目建设,促进交通资源与城市功能合理配置;
加快实施一批市政交通项目——大力实施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大道北延线、草金路、羊西线、沙西线等“环+射”骨干路网体系,持续打通市域“断头路”等;
提高绿色交通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十四五”时期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规划研究,科学谋划未来3-5年常规公交发展规划方案,明确2021-2023年的主要任务及计划;
提高交通治理能力——加快编制《成都市智慧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智慧交通三期工程实施计划,研究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片区单向交通组织实施指南》。
举措
解剖“麻雀”,形成“奥林模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实际提升通勤效率的过程中,成都抓住了对一些“麻雀”的解剖,形成经验后再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
位于金牛区的奥林片区就是这样一只“麻雀”。
“奥林社区共有68个居民院落,其中63个都是老旧院落,再加上周边小商户比较集中,整个社区的停车难问题非常突出。”奥林社区党委书记冯庆生说。
“要解决乱停乱放的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画禁停区域,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都市交警二分局办公室副主任齐波告诉记者,交警部门决定与社区联手,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奥林片区的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我们对整个片区的交通资源进行了摸排,发现停车位紧张是造成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整个片区的停车位缺口达到600多个。”
如何解决?“我们摸排发现,辖区内奥林体育场的停车位,在夜间有很多空闲,在跟所属单位沟通后,对方拿出了200多个车位供周边小区居民夜间使用,每月费用100元左右。”齐波介绍,奥林社区的8条道路,有7条道路的宽度不超过7米,“结合国家有关规定,我们对这7条道路进行了‘双单’模式操作,也就是实施区域单向通行,同时单向画出300多个停车位,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片区的停车缺口。”
齐波说,“双单”模式,也被称作“奥林模式”。在实施“双单”模式后,该片区的道路拥堵指数从2.25下降到1.05,“目前这个经验,正在成都更大范围内推广、试点。”(蒋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