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膳食指南科研报告”出炉: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体重超标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1-04-05 14:33:39编辑:刘婷婷
现状
●超重肥胖成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成年居民超重或者肥胖人数已经超过一半
原因
●大多数中国人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此外,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这些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
●在外就餐、点外卖已经成为年轻人中较为普遍的就餐行为。调查发现,前10位经常购买的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
●对于长期叫外卖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用量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钠(盐)摄入仍是导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高糖摄入已成为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久前,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发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这些都是食物供应充足、膳食质量提高的主要贡献。
《研究报告》同时提到,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存在很多不健康因素,因此带来的慢性疾病不断增加。如何吃出健康?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专家。
健康意识增强,但缺乏健康行为
“几十年前因为营养不良而患结核的患者已经越来越少,而现在习以为常的是因为营养过剩而出现的慢性疾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介绍,自从华西医院10年前成立“营养门诊”以来一直门庭若市,市民接受了“不是生了病才去看医生”的理念,而是未雨绸缪。一方面的原因是,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在于,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尚不合理,大量“富贵病”患者出现。
《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慢性病人数已经高达几亿人,仅高血压一项就有2.66亿。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以及死亡率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病人数到2.9亿。这些疾病大都与不良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研究报告》的前身是2016版《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其中提到,从1990年以来,心血管等慢性疾病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015年,每10万城市居民中就有284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5例死亡人口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根据《研究报告》的提示,大多数中国人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此外,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这些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超重肥胖也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这些摄入超量
中国推荐油脂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0克
并且建议选用更加健康的油如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一半以上的男性饮酒者过量饮酒
家庭烹饪用盐摄入量平均每天每人为9.3克
而推荐食盐摄入量不超过每天每人6克
油盐酒量超标,全谷物等摄入不足
《研究报告》显示,家庭烹饪用盐摄入量平均每天每人为9.3克,尽管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依然与健康标准相差甚远。日本是全世界推荐值最高的国家,男性每天每人不超过8克,女性每天每人不超过7克;而中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推荐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每天每人6克。
中国推荐油脂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0克,并且建议选用更加健康的油,如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烹饪用油的摄入量仍然较高,特别是农村居民烹饪油使用量增长幅度较大。
《研究报告》还提到,在外就餐、点外卖已经成为年轻人较为普遍的就餐行为。调查发现前10位经常购买的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对于长期叫外卖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用量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钠(盐)摄入仍是导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高糖摄入已成为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饮酒超标也需要引起重视。根据统计,饮酒行为在中国较为普遍,一半以上的男性饮酒者过量饮酒。由于中国的饮酒文化历史久远,饮酒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俗。2015年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男性居民饮酒率为64.5%,按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15克定义为饮酒过量,那我国男性饮酒过量就达到56.8%。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但谷物以精制米面为主,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克以上。我国居民奶类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奶类摄入不足是居民钙摄入不足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大豆类食品是中国传统的健康食品,但是目前消费较低,还有40%左右的成年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而这些食物都是膳食均衡的基础。
宅男宅女多,活动水平显著下降
《研究报告》提到,近2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居民总体身体活动量逐年下降。2018年,成年男性身体活动量大幅下降,日均能量消耗减少79.7卡路里。尽管成年女性休闲性和交通性身体活动略有增加,但也远小于职业性和家务性身体活动的运动量,导致日均能量消耗减少64.7卡路里。
在能量摄入不变的情况下,身体活动量降低是造成人群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为油盐等摄入过多,而全谷物、杂粮等摄入量不够,因此很容易导致肥胖。目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超重肥胖增加冠心病、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儿童高血压发病风险。
此外,肥胖常伴有多种代谢异常,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成年居民超重或者肥胖人数已经超过一半,也就意味着每两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胖子”。
《研究报告》说了啥?
奶类、豆类 这些摄入不足
●奶类
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奶类摄入不足是居民钙摄入不足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
●豆类
是中国传统的健康食品,但是目前消费较低,还有40%左右的成年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
这些有待改进
●就餐行为
对于长期叫外卖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用量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膳食结构
谷物以精制米面为主,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克以上
●生活方式
我国居民总体身体活动量逐年下降。2018年,成年男性身体活动量大幅下降,日均能量消耗减少79.7卡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