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的传统民俗:人日游草堂,花下品杜诗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2-19 10:42:03编辑:刘婷婷

2021年2月18日,正月初七,是传统节日“人日”。成都市民一大早便来到了杜甫草堂,在梅花丛中欣赏早春的芳菲,并为杜甫塑像献上梅花以表敬意。庄严肃穆的祭拜仪式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重,也蕴含了传承杜甫文气的美好寓意。为了让更多网友可以参加“人日”祭拜杜甫活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还开放了线上活动,网友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网上为杜甫献上一枝梅花。

“人日”,又称“人胜节”“人辰”“灵辰”等,是一个具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节日。相传天地初开时,女娲捏泥造物,前六日造出了鸡狗等动物,第七日造出了人类,因此正月初七又被称为“人日”。庆祝“人日”的节俗自汉朝出现,到魏晋受到重视,并在唐代达到鼎盛。
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人日”习俗丰富多彩,比如戴人胜,以寓吉祥;赠花胜,以表祝贺;食七宝羹,以求人好事圆。在山东等地,有送“火神”习俗,寓意新一年风调雨顺,无火无灾。而在南方部分地区,人们会进行“捞鱼生”活动,以期来年步步高升。

每个地方庆祝“人日”的活动各有不同,而成都人独爱“人日游草堂”。这一习俗,源自于杜甫与高适的神仙友情。
公元761年,时任蜀州刺史的高适在“人日”当天题诗《人日寄杜二拾遗》寄赠杜甫,“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以表思念。
隔空传递来的挚言,让相隔千里的杜甫和高适肺腑相知。到了晚年,杜甫流寓湘江一带,已至生命尽头时,翻出当年高适寄来的人日诗,睹物思人,直言:“泪洒行间,读终篇末。”于是作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以寄哀思。
二人真挚的友情令人感动,在正月初七人日那天的酬唱故事也传为了佳话。从此,成都的“人日”,就增添了唐代两位诗人的风雅情怀。
后四川学政何绍基因杜甫、高适“人日”唱和典故,便特地于“人日”来到草堂祭拜诗圣杜甫,题就“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一联。此联一出,文人墨客竞相效仿,以至于每年群贤少长,齐聚草堂,吟诗作对,凭吊诗圣,“人日游草堂”的风俗也就此流传。

1992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首倡恢复“人日游草堂”活动,并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为了成都最具社会影响力与传播力的文化品牌之一,为更多观众所知晓。从此,祭拜诗圣杜甫,就成为了杜甫草堂“人日”这天最为隆重、盛大的一项活动。
一年一度的“人日游草堂”,有早春梅花芬芳,有千年诗意回响,有诗人友谊佳话,其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青睐。
去年春节,杜甫草堂为配合疫情防控而闭馆,让许多成都人深感遗憾。今年春节的“人日”活动,人们也就倍加热情。一位流连在工部祠外的老人表示:“去年人日闭馆就十分遗憾,今年特意来草堂,就想和诗圣见一面,感受他的熏陶。”
人间难免有离别,唯有佳节倍思亲。“人日游草堂”,既是对传统佳节的传承,也是对漂泊心灵的洗礼。寒梅配杜诗,似乎让“人日游草堂”,更能体会到人生况味。(叶明超 图片来自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