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犍为:做优基层治理 便民服务再升级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2-29 11:27:43 编辑:王卫东 点击:
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探索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治理新方式,进一步提供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犍为县坚持以群众出发,着力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提高效能 只进一次门
基层便民服务“三化”建设是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犍为县推进“一窗受理”,完成综合窗口、“办不成事”受理窗口、特殊群体服务等窗口设置,统一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八项制度。梳理社保、农林、民政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完善镇村“一次就好”办事指南,统一4类28项高频事项办事流程,制定《犍为县乡镇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赋予乡镇县级行政权力事项38项,切实让办事群众少进门、少跑路、少折腾。
为了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整合现有资源开展场所建设,统一场所名称,规范标志标识,设置税务、二手房交易等“一事一次办”场景化区域,实现大厅功能科学分区。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科学调度,实行个体工商户营业办理“不打烊”服务,工作日中午12:00—13:00、周六全天,提供窗口延时服务,企业和群众可通过现场、电话等方式进行错峰办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解决周边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喝水难、如厕难、避暑难等问题,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专区,建立“爱心驿站”,配备休息座椅、充电器、报刊杂物等物品,提供累可歇脚、热可乘凉、急可如厕等爱心服务。
创新举措 服务送上门
“往常办事,自己去村上、镇上都要丈夫背着才能出门,自从有了“村小二”,我们不用出门,一个电话就能办成事,方便多了。”家住白鹤村10组的村民刘其芳因肢体二级残疾,出行不便,生活难以自理。今年10月,刘其芳想申请个轮椅,代办员谢世明听闻此事后,主动前往刘其芳家,把办理事项逐一登记后,当天就将申请资料交到了镇便民服务中心。轮椅申请下来后,代办员亲自送到家里的同时,也带来了EPOS机,为刘其芳取出残疾人补贴金。为了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办事服务便利化需求,犍为县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组建以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等为主的“村小二”代办代跑便民服务队215支2700人,以镇为单位,印制并发放包含“村小二”姓名、联系方式、服务范围等内容的“连心卡”2万余份,重点为村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以建制村为单元,将农户按“网格化”分组,村组干部包片联系、就近联户,构建形成了以镇便民服务中心为承接平台,上下联动、高效便捷的代办网络。
激活机制 政企帮进门
生活缴费程序复杂、路程远,农产品销售找不到渠道是让农村村民头疼的两大难题,为有效解决农村“办事远、办事难”,犍为县坚持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推进“政务+金融”综合服务合作,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联合四川农商银行将金融服务、便民服务和代办代跑服务进行有效整合,依托智能终端,接入社保及医保缴纳、补贴领取、生活缴费等便民服务项目共计6大类21项,推进金融与政务、金融与民生互联互通,增强农村居民就近办、线上办服务能力。同时,联合犍为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100余个,完成电商登记200余个,进一步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增加农村就业渠道。目前,联合共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66个,罗城镇白鹤村、清溪镇胭脂村、孝姑镇红久村等6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已投入使用。
“水电气费用手机登录就能直接缴纳了,这可方便太多了。”“我们村通过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采用“直销带货”“一村一品”等线上销售模式直接销售农产品,大大扩大了村里农产品的销售范围,鸡蛋水果都不愁卖不出去啦”。罗城镇白鹤村10组村民围成一团,面对村里的新变化赞口不绝。(犍为县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