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生态建设助推乐山乡村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2-22 09:19:03 编辑:王卫东 点击: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近年来,乐山转变发展思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保障治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清洁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安全型等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提升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品质,提高了治理质量和效益,山绿了、天蓝了、水清了,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绿水青山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夯实水保治理基础 鼓起村民致富信心
位于小凉山地区的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桠溪村过去是有名的穷山村,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制约着村民的经济发展。如今荒山披绿衣,成片的花椒树绿浪翻滚,微风拂过椒香扑鼻。田间地头采收花椒的农民成群结队,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过去水土流失情况制约着藤椒的种植,守着金山也找不到饭吃,这几年荒山治理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桠溪村村民染兰达林的家就建在一条深沟里,说起这几年最大的感受,他首先提到的就是水土流失治理。
“桠溪村是在2018年实施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5平方公里,坡改梯15.90公顷,实施了布设蓄水池、截排水沟、修建生产便道等配套措施,引进专业合作社种植藤椒1167.3亩。”村支书王升源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当地村民从土地流转得租金、园区务工得酬金、产业分红得股金、集体经济得收益,一亩藤椒地能给村民带来约500元收入,水保项目治理下来,村民们户均增收约5000元,腰包鼓起来了,致富的信心也鼓起来了。
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带来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荒山变绿,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水泥道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庭院整洁,桠溪村正努力打造成为乐山乡村振兴的名片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巩固农业发展能力
受益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不仅改变了山区的环境,位于丘陵地带的犍为县舞雩镇同样感受颇深。乡村振兴和水保工程的统筹推进,极大地调动了群众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积极主动性,也使水保项目的效益不仅仅表现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上,还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寒冬时节,在川茶的主产地犍为县舞雩镇,依山而造的茶园,随着山势起伏,一层一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错落有致,极目葱茏。
“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山地,通过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荒山如今变成了金山。”犍为县水务局副局长李达伟说,当地的地形以丘陵为主,以前水土流失严重,为了保护好这一方水土,当地党委政府和水保部门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水土保持、坡改梯、林业、国土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控制流域内水土流失,巩固提高当地农业综合发展能力。
通过治理,金光小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坡耕地全部得到治理,土壤侵蚀度为微度,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达到85%,土地产出率增长50%。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程给荒山带来了效益,带动了当地农民种茶的积极性。
“过去这山地里啥也种不了,更不要说能给村民带来什么经济效益,而现在,有8个茶业专业合作社和茶业公司在舞雩镇落地生根,带动当地1633户农户参与种植茶叶1.36万亩,茉莉花0.05万亩,年实现经济产值2.75亿元。”犍为县舞雩镇党委书记黄先胜说,荒山绿了,山卡卡也变成了聚宝盆,老百姓也跟着富起来了。
持续水保生态建设 厚植绿色发展底蕴
多年来,乐山一直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不断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着力提高治理质量和效益,大力履行水土保持监管职责,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5年以来,乐山争取资金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11个,先后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典型小流域11条。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等项目实施,基本实现了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在发动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的同时,乐山持续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2016年以来,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1平方公里,每年均超额完成省下达水土流失治理任务。2018年实施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开始至今,每年在全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均取得优秀等级,获得省水利厅充分肯定。
据市水务局水土保持监测分站站长冷天利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1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2.9%,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美了生态、富了百姓,更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源泉。这满眼的绿意,将为乐山百姓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徐梓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