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井研:接续奋斗 共谱乡村振兴协奏曲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2-20 16:52:29 编辑:王卫东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县党代会精神,以“十大行动”为统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塑形与铸魂并进,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县委办
发挥示范带动。以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组建县委办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常态化深入社区、村组开展“五清行动”,以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给群众立标杆、做表率。
强化督查考核。建立乡村振兴督查考评机制,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2021年督查考核计划,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同时,充分发挥目标导向作用,逗硬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以过硬措施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实。
巩固脱贫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做到帮扶干部每月走访,持续跟踪脱贫户收支、“两不愁三保障”等变动情况,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以及发展成果展示,因户因人动态施策,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县政协办
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县政协党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印发《“我为群众办实事”暨“双助”竹园镇高石坎村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乡村振兴推进组,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为群众办实事80余件,助力乡村振兴。
协商建言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常委会议协商、提案协商、社情民意等,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提升等提出建议意见22条。依托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在全县镇(街道)建立协商议事室15个、村议事堂25个,通过小微协商解决群众饮水、便民路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230个,解决基层的难点、痛点、堵点。
委员履职助力乡村振兴。在竹园镇高石坎村建立委员履职实践基地,以基地为依托,引导委员创办柑橘产业园200亩、引入专家建立品改园100亩、结对共建建立党建示范园150亩、发动全体委员打造柑橘新品种示范园60亩,带动全村群众发展优势柑橘2000亩。
都管处
渠道清淤保输水。提前行动、提早落实、超前谋划,疏通县域范围内渠系管道,确保乡村振兴供水畅通。全面摸排、查漏补缺,对井研干渠、右干渠等4条干渠和13条支渠开展工程安全隐患大排查,投入维修资金115万元,修复损毁渠道30处770米、新建堡坎2处58米、机耕桥及人行桥3座,清除渠道淤积物2200立方米,清割渠内杂草26000平方米,消除工程安全隐患,保障输水安全。
深入对接强引水。积极向上争取,多方协调,对接黑龙滩管理处调剂用水、优化调度,向井研灌区补水2727万立方米,灌区11.69万亩农田灌溉和各镇(街道)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大佛水库达到5040万立方米的满库运行状态,为2022年灌区生产生活用水和县城居民用水奠定了用水保障。
项目建设优供水。全力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项目—大佛水厂配水管网工程建设,解决原周坡、大佛、金峰、分全、纯复5个集镇饮用水问题;投入资金211万元,恢复原乐井供水管道作为应急备用水源,该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年前建成投用。
县卫健局
抓实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乡村振兴添油助力。装备或更新B超、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维修医疗业务用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治能力。打造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支撑、镇村医疗机构为基底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抓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添薪助燃。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考、择优聘用”的原则,灵活采取公开考核招聘方式,今年引入编外专业技术人才47名,考核招聘专业技术人才18名,其中乡镇卫生院10名,下半年计划41名,其中乡镇岗位31名。稳步开展“卫生名医”培育工程,签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7名,安置2018级“乡村医士班”学员25名。
抓实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制定《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常设村卫生室229个,临时保留村卫生室76个,撤销村卫生室14个,建立完善乡村医生退出和养老保障机制。出台《井研县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调动和发挥乡村医生的积极性。
竹园镇
层层抓实会议传达。全镇迅速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市、县党代会精神热潮,先后召开了党政班子会、全体机关及村(社)干部会层层传达、通篇学习,努力抓好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步步营造学习氛围。紧扣主题,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系统学、交流学、讨论学,内化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坝坝会、广播、微信等渠道辐射优势,示下会议精神宣传全覆盖。
拳拳力促乡村振兴。实施场镇提升行动,规范通信电路、车辆停放、统一流动摊位、店招店牌等,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打造“烈士纪念园二期扩建、成都战役首战遗址复原、素质教育拓展训练”三类重点项目,将红色景区建成井研“研学游”目的地,整合镇域内文化自然资源,培育军事拓展、红色主题餐厅、共享民宿、赏花采摘等新兴业态,促进文旅融合,做活“红色经济”。
门坎镇
坚持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思想政治建设第一要务,采取观看直播录像、集中学习研讨、组织现场宣讲和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开展理论学习5场次,确保在第一时间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党的最新理论传递到全镇每一个角落。
坚持用全会精神指导工作。深化便民服务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组建便民服务队5支,开展上门服务100余次。补充基层治理工作短板,通过积分管理、文明评比等方式,大力提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实施积分制管理村(社区)4个,优化完善村规民约2个。落实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深度走访”,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不断档,调整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27人。
坚持用全会精神谋划发展。擦亮林竹小镇传统名片,做活竹产业延伸文章,升级改造桦木加工小区和扶贫车间,盘活家庭式作坊20余户,带动和吸纳群众增收1000余户。积极发展本土优势产业,引导七星寨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专合社规模化、科技化发展,推进本土银柳、火龙果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入股分红、股份联营等方式,打造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1个,新建集农产品展示中心1个。
研经镇
突出党建引领,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成立研经镇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研经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党委书记、镇长牵头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30余次,组织各支部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文件,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聚焦产业先行,培育富民增收新动能。依托研经杂柑、蜂糖李、蚕丝被等特色农副产品,全县率先探索“线上+线下”电商模式,开设“网络直播间”,在线直播34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依托经学大师廖平、辛亥元勋熊克武文化名片和产业优势,整合资金1500余万元打造文旅融合项目“国风歌舞村”。投资100余万元建成王家沟村农旅融合项目“国学客栈”,引进9家业主流转土地2281亩,发展水产养殖726亩、特色水果1000余亩、珍稀苗木600亩,建成“休闲+体验+采摘”为一体的国学文旅路线。
创新基层治理,展现美丽乡村新面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扎实开展“五清行动”,清理河沟渠40公里,清理农户庭院2000余户。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定“红色议事堂”“坝坝会”议事制度,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十大行动”“洁美家庭”等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探索建设“数字积分”“乡村云广播”和“乡村慧眼”等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极大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王家沟村、四方村先后成功创建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井研县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