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变简”,群众出行更方便;“虚变实”,群众办事渠道更畅通;“客变主”,群众参与自治更主动。
这是孝姑镇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带来的喜人变化。
“繁变简” 群众生活出行更便利
“为了方便群众,结合社区实际,我们设立了便民服务区,涵盖小百货区、水果区、蔬菜区等种类,为群众生活提供便捷服务和规范摆摊的区域。”12月14日,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蓝志娟在便民服务区前一边工作,一边告诉讲到。
围绕“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目标,今年8月,孝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区5个,将民生事项下沉到社区,为群众提供社区综合治理服务,实现个人办事就近办、生活出行更便利。新民社区居民李文君在规范摆摊的区域前高兴地说:“自从设立了便民服务区,我们买东西找得到固定规范的地方,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可以在街上找到人、找对人,方便我们买东西,也方便卖东西,更方便我们解决问题!”
为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问题,孝姑镇调配9名人员组建集镇秩序维护队,定人定点定路段,常态化开展综合治理巡逻和服务,实现群众街头问题街头解决,也解决了以往群众要到镇政府和社区办事点才能反映和解决问题的麻烦。
据介绍,孝姑镇便民服务区和综合服务队设置以来,规范处理违规停车360余起,规范占道经营500余起,当场解决纠纷矛盾40余起,解决群众诉求20余个,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虚变实” 群众办事渠道更畅通
“大爷、孃孃,这是我们社区的便民服务卡,上面有我们的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下水道堵塞、就医服务、用电等问题,上面都有电话,也有社区便民服务的电话,方便你们有问题找得到人来给你们解决……”12月14日,新民社区干部走上街头,向前来赶场的市民一边发放便民服务卡,一边向群众宣传。
新民社区便民服务卡体积小、易携带、易保存,累计为社区群众、商户发放便民服务卡3000余张。
“为确保群众诉求能第一时间响应和解决,我们在大型聚居点和小区成立了‘三员’队伍,即观察员、预调员、调解员。” 蓝志娟说,为充分发挥群众自治,新民社区统筹群众、党员干部、社区干部,在聚居点和小区成立“三员”队伍,第一时间发现、接收群众诉求,第一时间上门回应,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上门为群众解决问题70余个,切实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客变主” 群众参与自治更主动
12月15日是孝姑赶场的日子,孝姑镇场镇秩序维护队的队员们头戴安全帽,身佩红袖标,走上大街指挥来往行人、车辆,维护场镇秩序。每逢2、5、8赶场日,他们都要走到孝姑场镇的小大街小巷开展工作。这是孝姑镇群众参与自治的一个缩影。
孝姑镇坚持“群众事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不断搭建群众参与平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我们为了让更多人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成立了‘孝脸’志愿服务队,寓意为了群众的笑脸,我们做到笑脸服务、建设美丽孝姑,队伍有我们的新乡贤、商户代表、普通群众等70余人。”
孝姑镇“孝脸”志愿服务队队员,通过建言献策、参与志愿服务、扶危济困、参与防疫防汛等形式参与基层治理,提出意见建议10余条,捐赠物资20余万元。在服务队的带领下,一些年轻人、爱心人士等自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清理街头小巷“牛皮癣”、动员群众做好房前屋后卫生,共同维护良好环境。
据了解,10月以来,孝姑镇“孝脸”志愿服务队扎实开展“五清”行动和周末卫生大扫除,落实防疫要求,对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卫生死角、黑臭水体进行清理。截至目前,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带领群众4000余人次,开展周末大扫除14次,清除小广告、破损广告横幅50余处,拆除残垣断壁11处,拆除废旧农房290处,清扫道路1517.9公里,清理河沟渠287.6公里,清院5334户,建设美丽庭院75户,村容镇貌得到有效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犍为县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