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市中区:“三能驱动”注入乡村人才振兴“智动力”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1-10 14:29:26 编辑:王卫东 点击:
近年来,市中区紧扣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规律,突出以需为要、靶向发力,实施聚能、提能、强能三大工程,多措并举激活人才发展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内外聚能 优化人才结构
坚持“引进外才”与“就地取才”相结合,打造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农村人才结构性队伍。
注重筑巢引才。搭建四川农业大学等12所高校、科研院所校(院)地合作平台,建设省级三星级园区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退休返聘、公开招录等方式,引进专家教授50余名,高层次人才800余名,农村实用性人才248名。
注重定向聚才。通过全覆盖摸底调查,分门别类建立人才“资源库”,精准聚焦靶向发力,全面盘活本土人才资源,组成乡村振兴巡回服务团24个,“银龄帮带”结对30个,3000余名“田秀才”“农状元”“土专家”、优秀人才、后备人才等下沉一线,有效构建乡村振兴人才“第一梯队”。
精准提能 提高人才质量
大力实施“玉琢”“赋能”“淬炼”三大工程,让人才变粗为精、变“土”为“洋”。
实施“玉琢”计划。依托高校、基层党校等教育资源,通过“政府解决一批、学校补贴一批、个人自筹一批”的形式,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目前全区村(社区)“两委”班子高中及以上学历637人,占比98.15%。
实施“赋能”计划。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人才培训需求,建立小班化、模块化、个性化、菜单化培育机制,举办林果产业发展、水产养殖、农旅融合发展等专题培训班20期,开展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300余家。
实施“淬炼”计划。采取挂职、顶岗锻炼等形式,通过国外交流、对口帮扶等途径,针对性选派50余名乡村振兴人才,赴国内外先进地区定向交流挂职,带回循环种养等先进技术全区推广,有效实现“一人学习,全体受益”良好局面。
激励强能 催化内生动力
聚焦留才关键要素,加强“利”“位”“名”厚遇保障,推动人才从“被动发力”向“主观作为”转变。
专项政策给“利”。探索建立岗编适度分离、县管乡用机制,制定人才专项编、人才特设岗位、人才周转编制等制度,缓解人才引进“需求侧”编制岗位“受限”难题。
优先任用给“位”。坚持提拔使用、职级晋升、培养锻炼等“八个优先”原则,在乡村振兴一线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干部,71%当选为“两代表一委员”,7名优秀乡镇事业干部、村党组织书记遴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宣传发扬给“名”。利用“三微一端”加强人才宣传,深入挖掘嘉州名农易继东、致富带头人典型黄小柯和梁玉富等人事迹,在中央、省、市媒刊发宣传报道20余篇。(伍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