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立,为开始之意,立冬便表示冬季的开始。日期为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期间,中国民间有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饺子,作为这一节气中的进补美食,已不分地域南北,悄然走进了祖国的千家万户。乐山市实验幼儿园总园本着建构回归生活、回归传统的园本课程理念,11月5日上午,在全园开展了“包饺子”食育课程。孩子们兴致盎然地体验着包饺子的乐趣,浸润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的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其名称繁多。三国时期,称饺子为“月牙混沌”。而在南北朝时期称饺子为“混沌”,唐代的时候又称其为“偃月形混沌”。在宋代的时候称饺子为“角子”,在元代的时候称为“偏食”,在清朝的时候被称为“饺子”。俗话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曰“交子之时”,饺子与交子谐音,为寻求一个好的兆头,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在这一天吃饺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习俗就保留下来啦。
饺子相遇“感恩教育”
“饺子是怎样做成的?”“饺子皮哪里来的?”“饺子馅怎么做成的?”一个个问题的抛出,孩子们对于“饺子”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当他们了解到饺子皮是面粉做成的,面粉是农民伯伯从地里种出来的后,尊重劳动的种子在小小的心里萌芽,小班的孩子们自发念起了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饺子相遇“卫生习惯”
戴口罩、洗手是开始包饺子之前的必要准备工作。“要用七步洗手法。”“你的肥皂泡要洗干净,才不会弄到饺子里。”“你不会戴口罩我来帮你吧。”孩子们相互提醒、帮忙,有序地做着包饺子之前的卫生准备工作。
饺子相遇“劳动教育”
开始包饺子时,每一个教室里孩子们都异常兴奋。“怎么包呢?我不会。”“我来帮你吧!”“可以用模具。”“先要把馅舀到皮里面。”“我包了2个了!”“我包了5个了!”“我学会包饺子啦哈哈!”“我妈妈会给我包饺子吃,我也要包给她吃。”孩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儿,一边劳动一边叽叽喳喳,他们纯真的语言,透露出每一位儿童对于包饺子劳动技能和意义的自我认知。
饺子相遇“舞动的味蕾”
孩子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就连平时饭量比较小的孩子,在今天的这顿饺子餐中,也是“胃口大开。”当饺子的香味相遇孩子们舞动的味蕾,唇齿留香已不足以形容孩子们此刻满足的心情。饺子、香味、劳动、传统文化已完美融合在这一个小小的、热腾腾的饺子里了。
立冬“包饺子”食育课程在孩子们满足的饺子餐中暂时落下帷幕。基于儿童的视角,站在回归生活、回归传统文化的园本课程建构维度,乐山市实验幼儿园的教师们做到了在活动中尊重儿童的真实想法,站在儿童身后,将饺子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生活有了深度的连接。(吕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