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眉山市教师魏阳平:倾情奉献 情系彝乡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9-15 11:49:09 编辑:王卫东 点击:
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民族小学三年级一班的语文课堂上,一位老师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般滋着彝族地区的孩子们,抚平着边远地区孩子们贫瘠的心灵。
他就是魏阳平,今年47岁,峨眉山市黄湾镇中心小学教师,连续三批峨眉山市对口帮扶马边工作队队员,是对口帮扶工作的一名“三朝元老”。
从县城到边远小学
2016年8月,魏阳平报名参与对口帮扶奔赴小凉山,作为第一批对口帮扶教师,魏阳平分配到了民建小学,是马边县城最好的小学。源于边远地区家长、学校对教育的重视,孩子们对优秀老师的渴望,魏阳平主动请缨到离马边县最偏远的三河口小学支教。出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他克服了学校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回家困难等现实问题,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和最佳的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面对每周23节课时及早晚自习,他毫无怨言,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支教期间从未请过一次假,从未有过迟到早退。
阿咪晓林是当时班上5年级学生,12岁的她又瘦又矮,因幼儿时期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等家庭变故,她不跟任何人说话,只会点头、摇头。魏阳平了解到情况后,周末经常去阿咪晓林家,与哥哥、姐姐们沟通,还买衣服、牛奶零食看望她,因为见她瘦小,魏老师还自掏腰包,让爷爷奶奶多买些营养食品给她吃。那时阿咪晓林一见到魏老师就哭,也许是从未有过的关爱感动着她。慢慢地,阿咪晓林开始克服自卑的情绪,主动跟老师同学沟通交流,课余也跟同学们一起玩耍做游戏,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因为爱孩子们,他愿意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看望学生;因为爱孩子们,他愿意四处奔波,为他们多争取一些捐助;因为爱孩子们,他愿意提供邮票、信封,让他们和外校的同龄学生书信往来。
从支教到驻村
因为时常看到村上各种贫困面貌,希望能尽自己微薄之力去改变作为。2018年9月,魏老师主动申请留任马边,成为了高卓营乡干溪拉达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吉古彝波是干溪拉达村的贫困户,先天残疾,与妻子所育两个孩子都夭折腹中,他情绪十分低下,夫妻间矛盾加剧。看到此景,魏阳平常到吉古彝波家中谈心开导他:“你们两口子还年轻,路还很长,夫妻间要同心才能把生活过好。”魏阳平还主动对接劳务公司安排他们夫妻俩外出务工,现在吉古彝波是浙江一家物流公司的管理员,每月能存7000多元钱,今年还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一家三口日子越过越好。
看着马边的山山水水,无数的彝乡情节在他心里驻留,有很多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他内心深处:一路陪他颠簸的公交车;学生悄悄放在窗前的索玛花;那个因不会汉语无法向他表达感激之情的家长;那顶他通过塌方点时戴过的安全帽;还有那位盛情邀请他去过年,被婉拒后而略显失望的曲别大叔……
从教师到副校长
2021年5月,魏阳平又成为了第三批峨眉对口帮扶马边工作队队员,挂任马边民族小学副校长,身上肩负的使命和担子更重了。在教学工作中,他始终坚持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标要求、认真了解学生情况、认真设计好每一次教学课堂,将晦涩难懂的学科知识以深入浅出的道理讲解出来,使得枯燥无趣的学科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同时,他将课堂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边讲课边实践的方法让学生们边思考边动手,把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起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播种新的教育理念,魏阳平主动承担上教研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指导新教师的重任,为的就是能为这山水彝乡,秀美马边留下更多优秀教师。
马边民族小学的学生大多是边远山区进城求学的孩子,父母多数外出打工,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因为就住在学校附近,魏阳平在孩子们放学后,就会给他们解答课堂疑问,询问学习情况,像家人一样关心陪伴他们。“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学会学习、学会感恩。”魏阳平感慨地说道。
时光荏苒,弹指之间,尽管一路艰辛,但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对口帮扶,他感受到彝族人民的淳朴、善良;因为对口帮扶,他重新找回了工作的成就感和无限动力。魏阳平说:“我一定不负组织的嘱托,用真心真情去教育,倾情奉献,让彝乡桃李满天下。”
2021年9月,魏阳平的妻子姜春秀也主动请缨到马边县下溪镇中学支教三年,这对“伉俪”希望用知识与爱点亮彝区孩子走出大山的梦想。(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