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乐山市五通桥区充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供需管理,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促进水资源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统筹协调,不断增强全区水安全保障能力,全力构建生态水利安全新发展格局。
加快堤防水利设施建设改造 提升防洪防汛能力
去年“8·18”特大洪涝灾害后,五通桥区岷江干流和涌斯江沿线河堤受损严重,为恢复堤防及护岸防洪能力,保护沿线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五通桥区实施了堤防工程项目建设。
五通桥区投资6055.42万元巩固提升现有城区堤防,分竹根段、涌江段、埂井段新建城区护岸8.425公里,结合城市景观构建休闲亲水步道。新建的护岸叠加了景观、休闲、健身等功能,不仅提升了防洪除险能力,还为该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场所。核心段步道的全线贯通,成为了展示五通桥新风貌的靓丽名片。
为补齐城市防洪能力短板,五通桥区投资7777.54万元新建岷江五通桥区杨花渡堤防工程2.343公里,预计于9月30日全面完工。工程建成后,将使中心城区岷江沿线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同时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生态环境,打造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完善保护区防洪体系,为五通桥城区加快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五通桥区着力修复水毁堤防。重点关注江心岛防御,投资8175万元修复双漩坝江心岛6.99公里水毁环岛堤防,上起河心洲上游洲头,下至河心洲下游洲尾,并结合乡村振兴理念形成环线生态道路和绿植背坡。同时投资4888.85万元对辖区内11段11.056公里的原有堤防进行水毁修复,构建全域防洪体系。
今年进入汛期以来,五通桥区强化各项管理措施,扎实做好涌斯江水闸的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确保安全度汛。涌斯江水闸除承担防洪防汛工作外,还维持着五通桥的水环境,保证中心城区日常生活用水。据涌斯江水利工程保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涌斯江水闸正在实施夜景灯光亮化工程,预计国庆前完工,届时将为五通桥再添新风景。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 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为全面提升城乡供水能力,五通桥区强化现有供水工程管护。全区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2处,千人至万人集中供水工程8处,千人以下的集中供水工程5处。全区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15.8万人,占全区农村人口的90%,通过强化建后管理等措施,目前五通桥区供水规范化建设率达到90%。
同时,五通桥区投资7500万元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其中争鸣水厂和300km(一期)管网均已进场施工。据了解,争鸣水厂覆盖范围内主要为金山镇、竹根镇、金粟镇3个乡镇集中提供水源,水厂以太平寺水库水作为饮用水水源,设计日供水规模为5000m³/d,可解决30个村约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预计在今年12月全面竣工。
结合乡村振兴发展,五通桥区将沫溪河南岸片区的西坝镇、石麟镇约15个村自来水覆盖纳入“十四五”供水规划,拟投资3000万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工程,对饮水条件亟待提升的区域通过小集中和分散式供水模式进行有效改善。
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五通桥区加快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按照一户一策、分类实施的方式,投资300余万元通过安装入户管网、改建村级主管网和泵站水池、安装净水器、安装储水柜、改造井窖池等方式,有效解决了332户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管,开展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设和水质检测,在加强与基层用水户联系的同时,增强对各片区饮水水质情况的掌握。
优化灌溉水资源配置 促进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围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这条主线,五通桥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全区实际,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定中长期取水工作计划,优化水量配置,全面提高用水效率。
为强化渠系整治,五通桥区投资5500万元实施高低干渠项目,整治高干渠21.968km、低干渠19.289km,对被破坏、损毁的渠段采取措施进行恢复;改造放水口41个,改造配套支渠长度500m;新增渠堤(渠顶人行通道)12500m;新增涵洞9个,新增及改造溢流堰4个,实现节水灌溉面积3.21万亩。在强化水库和配套设施治理方面,五通桥区投资2500万元对12座现有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及水质治理,并通过购买物业化服务的方式,构建水库治理长效机制,实现整治一座水库,还一库清水,保障了周边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