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紧紧围绕中央、省、乐山市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统筹写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两篇文章”,夯实党委领导、管理服务、监督保障、社会治理“四根台柱”,开辟党建引领、产业固本、强势治乱“三条战线”。作为峨眉山市“北大门”的双福镇,探索出了一条“243”乡村治理新路径,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乡、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等荣誉。
厉行“治军” 扛起乡村治理的领军大旗
乡村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是乡村治理的责任主体,乡村治理好不好,关键看组织没有领导力,干部有没有执行力。双福镇党委坚持治军必严,落实乡村治理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治理落地生根。
党委把向定标“稳军心”。今年初,新的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后,双福镇党委在深入调研,集中全镇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茶叶强镇、文旅兴镇”的发展思路,把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作为全镇四大战略重点,把提速提标乡村治理,创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作为近期重要目标。制定了《双福镇创建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工作方案》,建立了镇村组三级责任体系,细化创建目标考核体系,实行“清单制”+“责任制”+“挂图推进”相结合的立体作战模式。镇党委牢牢把握乡村治理的主导权,通过“双福讲堂”“党史教育平台”宣传乡村治理,汇聚乡村治理的精气神。党政领导亲自抓、分工抓、导向抓,确保创建工作在党委工作的大局中谋划推动,聚集必要的人力财物等保障。
党建引领基层“振士气”。乡村治理,重点在基层,关键在组织。坚持党建引领提振队伍精气神,把抓基层、抓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前提,贯彻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范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运行,不断推进班子素能提升。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分步升级村级阵地。完善村规民约,加快移风易俗、摈除陈规陋习。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6个,对工作不胜任的 名村干部作出免职处理;制定村(社区)干部职责清单、党风廉政负面清单,明确任务归属,从制度层面规避扯皮内耗,提高工作效率。
运行机制激活“指挥棒”。落实村级建设调整改革,调减行政村20个、领薪村干部94人,19个村(社区)实现“一肩挑”,干部年龄、学历结构明显优化。主动适应改革要求,倒逼机制创新,推行镇机关干部“扁平化”工作机制,构建“1+19+144”的工作格局。以目标为导向,健全年度差异化考核、优秀干部评选机制,营造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制定年轻干部发现选拔、墩苗培养和实践历练“分池”培养计划。实行党员“积分制”“清单制”管理。落实村干部评价和退出机制,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战斗力。
固基“治本” 夯实乡村治理的产业根基
发展是目的,治理是手段。乡村治理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产业发展创新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只有实现产业的根本发展,乡村治理才有真正的固本之基。
做强主打产业“拉长板”。坚持“茶叶强镇”的发展定力,做大做强大西南茶叶基地这一区域品牌,让特色优势产业更优,进一步“拉长板”。推出“福茶”、“山李郎”等本土品牌;新引进奶白茶、黄金茶等高品质茶叶;做好早川茶、九号等老茶的保留保护。调整种植结构,淘汰巨桉树,扩大茶叶、水果种植面积,形成“茶、果、花”为三大种植板块,全镇现有茶叶6万亩、水果4万亩,年产值达20亿。完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建成冷链物流基地,提高水果附加值。
推动产业升级“补短板”。行政区划改革前的普兴,有多年的乡村旅游产业基础,每年的桃花节有名气。乡镇区划改革以来,双福镇实施“拉长链长,以长补短,升级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围绕“一山一景、一村一品”,挖掘乡土文化,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推出了一批有“文旅同享,三产融合,人景皆宜”的特色地标。如塘房村的“简陋田野”、普兴村和胡场村的樱桃农事休闲体验已成为的“网红”打卡地,每年吸引近10万人。202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5.2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5元。
擦亮集体经济“压舱石”。村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压舱石”,是村党支部凝聚民心的看家本领。双福镇党委重点抓好“选准人,找对路,给政策”,精准指导服务,确保发展村集体经济取得实效。大胆选拔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经济能人、新乡贤担任村干部。指导18个村根据区位、产业、资源、人才等因素,实行“一村一策,各显神通”。支持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抱团发展,形成集体经济联合体。
强势“治乱” 剑指乡村治理的痛点顽疾
针对集镇、人居环境等群众长期反映突出的问题,双福镇党委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强势出击,剑指乱象,重树北大门新形象。
强力整治集镇“乱象”。换届新班子到位后,痛定思痛,响亮地发出了“奋战90天,旧貌换新颜”的整治动员令,明确“治乱、保畅、提风貌”三大目标,把整治集镇作为民心工程。抽调镇村骨干力量120余人,组建交通、卫生、营商秩序和风貌改造提升等4个工作专班,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干部包片包点,党员亮明身份,争当志愿者,全时段全域集中整治,实行点面结合、标本并治、长短兼顾。划定临时停车区域3个,划定停车位200余个,安装路灯300余盏,绿化美化点位6个1.2万平方米。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乱停乱放等痼疾问题得到全面遏制。
全面整治人居环境“乱源”。以争创国家文明卫生城市为契机,珍惜维护“国家生态乡”荣誉,高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增强群众对良好生态的获得感。关停畜禽养殖、拆除271家。按照“农户出一点、集体凑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原则,在全市率先推行垃圾入户收集工作,拆除了坝区原8个村132个垃圾池,群众生活垃圾全部实现了入户收集。整治河沟4条,清除水面漂浮垃圾及杂物100余吨。狠抓农村面源污染防控,推行垃圾分类入户收集,完成厕污改造5000余户,秸秆综合利用率96.4%。
预防规治小微权力“乱来”。抓住规范用权、强化监督、预防微腐败为关键环节,在服务群众上做实功。投资20万元,对便民服务中心进行规范化、亲民化改造,中心保持工作人员10名,落实村干部集中坐班办公,做到收办复一站式服务,确保两项改革后“服务不减、群众不怨”。指导村村公开村级代办事项16项、直办事项15项。采取调剂、改造、新建等多种方式统筹推进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高标准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2个。开好“阳光问廉”坝坝会,累计收集问题106个,解决问题91个,满意率达95%,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得到有效回应。(刘怀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