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开幕已经不足一周时间,从活力四射的火炬接力,到一场场新闻发布会传递筹办工作稳步推进的信号,再到丰富多彩的文体交流活动……美丽的成都,已做好准备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运会运动员。
为做好成都大运会的医疗保障,7月10日,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的中医专家入驻大运村,为即将到来的大运会进行着冲刺准备。长期以来,四川中医药一直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四川中医始终为运动员们提供伤病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
“在成都大运会期间,四川将继续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障、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大运会贡献四川中医药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医药魅力。”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表示,将以本次国际盛会为契机,坚持“找准小切口、实现大突破”改革总要求,以中医药强省“十大行动”为抓手,创新推动四川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赋能赛事,四川中医全程护航成都大运会
2021年开始,省中医药局与省侨办联动协作,启动“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建设,目前已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马德里、意大利米兰、苏里南帕拉马里博建成5个医疗站,带动越来越多的海外侨胞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人文交流,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医疗”行动,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海外中医药中心持续加强中医药服务。四川—尼泊尔中医药线上交流会、“岐黄四川本草天府—四川中医药走进驻蓉领事机构”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成功举办。中医药这张四川对外交流的名片越擦越亮。
长期以来,四川中医药也一直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四川中医始终为运动员们提供伤病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从1962年女排世锦赛开始,60年来,四川中医几乎为所有的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以及其他世界大赛提供过医疗保障。
眼下,成都大运会开幕在即,做好大运会的医疗保障“大后方”,亦是四川增强中医药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践行。7月10日,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医学复合型科医保障团队集结多方力量入驻大运村。一周以来,团队一直在忙碌中,做相关预案,制定各类运动创伤的诊疗方案,准备各类物品和设备物资,进行全流程式培训,只为提供国际化、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保障工作在大运会期间万无一失。
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
“全省中医药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的背后,是四川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跑好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第一程的不懈努力。”田兴军说。
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成立四川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24个省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一体化统筹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
2022年5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此后,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省“两会”,全省中医药工作推进会议均对推进示范区建设作出重要部署。
2022年8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成为全国7个示范区中唯一一份以省政府名义的示范区文件。《实施方案》明确构建管理、保障、服务、产业“四大格局”,建成科技创新、人才、文化“三个高地”,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中医中药协同特色发展“两大工程”,为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擘画宏伟蓝图。
凝心聚力,协同创新。省中医药局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24个成员单位将示范区建设纳入相关规划,推动系列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医药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强化统筹,主动作为。
省委、省政府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绩效目标考核,进一步激发市(州)党委政府推进中医药改革创新激情、压实工作责任。宜宾每年安排5000万元市级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眉山、达州、雅安等地设立中医药综合改革专项资金,单个项目最高奖补1000万元。泸州、遂宁出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泸州、绵阳、广元、内江在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方面作出积极探索,自贡、德阳、广元、南充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如火如荼,《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医药保护条例》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
倍风而驰易以远。伴随一系列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落地,四川正朝着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中医药强省稳步前行。
为民惠民,中医药服务与中医救治效能增强
此前,雅安市率先在宝兴县开展了车载流动医院试点工作,将中医药服务纳入服务内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服务。实现每个中高山乡镇、每个中心镇、特色镇,以及每个片区均有流动医疗服务车,基层中医药服务辐射效能增强。
基层中医药服务怎么样,是对示范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检验,也直接关系到群众获得感。
四川大力推进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通过组织100个省级、1000个市级、1万个县级专家团队实施“省包县、市包乡、县包村”下沉帮扶,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同质化的中医药服务。此外,还创新支持23个中医药特色为主导的中心镇卫生院建设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支持29所县级中医院扶优补短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12所县级中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等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实施1500个基层中医馆内涵建设,努力实现基层“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深耕基层的同时,四川也一直在着力提升中医救治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的能力。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降低至15%左右,手术率降低至10%以下,总体疗效国际领先,年诊疗量突破2000例,临床治疗规模达到全国之首。
目前,四川正积极推进12个省级中医经典传承中心建设,建成治未病中心20个,累计建成重症急性胰腺炎、糖尿病等省级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20个,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护佑人民健康。
效益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新增长点
为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川多地立足各自中医药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中药材产业集,培育中药材大品种,加快中药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0万亩,规模以上中药企业营收581亿元,已培育好医生、新绿色超50亿元企业2家,康弘、成都第一制药等超10亿元企业5家,百裕药业、新荷花等超5亿元企业4家,利民饮片等超亿元企业48家,建成省星级中药材现代农(林)业园区10个,川产道地药材年综合产值达1200余亿元。
——位于彭州的天府中药城,丽珠光大、联环亚中、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等多个重大项目建设火热,预计到2025年营收将达200亿元;到2035年打造成千亿级天府中药城、中医药产业复兴全球化策源地。
——达州立足“秦巴药库”资源优势,在种子、加工、大健康三个版块上齐下功夫,推动中药材产业由大到强,全市中医药“一二三产”综合产值实现115亿元。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淫羊藿、百部种苗繁育基地,去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53万亩,达79.5万亩,居全省首位。确定乌梅、天麻、淫羊藿3个道地药材大品种,培育道地药材种植基地37个,打造了全省最大的天麻林下仿野生栽培基地,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
在四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彭州市敖平镇、绵阳市三台县,川芎、麦冬等大宗药材种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3万多亩川附子、川续断让大凉山变为“金山银山”,助力彝族同胞过上向往的幸福生活。甘孜州中藏医药产业提能升级,乡城藏青兰公司生产的板蓝根、三七等品种正式投产上市,藏药制剂远销海内外……各地“多点开花”,探索着各具特色的中医药发展路径,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势成效。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作为四川中医药人,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田兴军表示,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和抓手,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四川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突破,加快形成一批改革成果,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不负“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曾青瑶 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