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房|实地动荡:张氏父子遇险记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3-03 11:42:44 编辑:李雨晨 点击:

实地集团的高管又双叒叕集体离职了。

有媒体报道,实地集团有13位高管在春节集体离职,而且大部分是裸辞。实际上,这在实地并非第一次上演。在2017年,总经理级别以上的离职者就超过了10人。更夸张的是,当时有一个广州的项目因开盘销售不佳,导致广州城市总、营销总在内的一众区域高管被集体开除。
而这一次,房兄在查看离职名单时,发现房企明星职业经理人、实地集团总裁刘森峰赫然在列。
刘森峰是何许人也?他是碧桂园的前集团副总裁。2011年加入碧桂园后,从主席秘书做起,一路高开高走,一直做到集团副总裁。2016年,刘森峰领导的江苏区域团队创下了一天一个亿的销售奇迹,全年区域销售额高达367亿。出色的业绩加上“亿元年终奖”的传闻,让刘森峰在当年一举成为地产界的风云人物。
尽管如此,在泥潭中越陷越深的实地,让刘森峰也颇觉“带不动”。
去年10月份,网络上就传出刘森峰将离职的消息,结果被刘森峰亲自辟谣:“我没摔门,短期内不会离职”。
令人惊诧的是,自辟谣后还不到3个月,说好不会离职的刘森峰就变卦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高光到没落
实地集团针对高管离职的消息,发布了一则官方声明,重点在声明的第二段,“报道涉及的前员工是在去年不同时间点离职,并非文中所称春节后集中离职。此外,大部分员工是被公司劝退,仅有两人是因个人原因辞职。对一家快速成长中的企业,人员进出实属正常。”
可以看到,实地没有否认高管大量流失的事实,只是在离职是主动还是被动,离职的具体时间点等问题上大做文章,意图削弱事态的严重性。没错,人员进出是正常的,但高管集体出走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正常”。
声明中的“快速成长”一词也值得商榷。事实上,实地集团连续4年没有达到销售目标,不仅跌出了百强名单,而且上市也变得遥遥无期。
回顾实地的发家史,2006年成立的实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为市场所熟知。直到2015年,其年销售额仅有14.6亿。
转机就出现在2015年。彼时,实地斥17亿巨资一举拿下广州萝岗的四宗地块,将之开发成实地常春藤项目。2016年,项目的热销让实地的销售额飙至百亿,相比2015年上了一个大台阶。
毫无疑问,实地赌赢了。大手笔拿地并开发成功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实地的掌舵人张量更是名利双收、好不痛快。
这次成功让张量下决心进军一二线城市,所以我们能看到在2017年,实地在广州、三亚、武汉、深圳等城市的项目集中入市。据克而瑞的数据,实地当年销售额达到201亿,排名全国第89,这成了实地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挺近百强名单。
志得意满的张量对2017年的成绩并不满意,他希望实地能够快速跻身千亿房企。为此,张量提出了2018年剑指1200亿的目标。相比2017年200亿的销售额,1200亿意味着一年增长500%。
这在外界看来或许是天方夜谭,但张量不这么认为。雄心勃勃的张量在2018年斥资276亿购地,新增货值排名全国第72,但大部分位于三四线城市。在一二线城市尝到甜头的实地在还没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再一次改变策略,招来质疑声不断。
实地的好运随着摇摆不定的策略戛然而止。2018年,实地爽约千亿目标,同时跌出了百强名单。在当年克而瑞的排行榜上,实地以158亿的成绩排名122,退步了33名。
后续,从2019年到现在,实地颓势不改。排名继续向下走,以至于在名单上彻底消失不见。
不靠谱的掌舵人
实地的没落跟掌舵人张量脱不开关系。
身为新京城四少的张量是富力地产总裁张力的独子。2020年,张量和其父张力以153.7亿元的财富位列《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第190位。
相比王思聪,同为新京城四少的张量显得沉稳很多,在公开场合露面也较少。他先是在父辈公司老实干了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创业,公司取名为恒量建设集团。在2015年,更名为实地建设集团。
张量在创业初期并未专注于房地产,挣到钱以后就转向了风投行业,于2014年成立黑洞投资。张量的投资理念很简单,用他自己的话说叫“什么热门投什么”。在共享单车兴起时,他投了优拜、小蓝;在互联网金融火热时,他投了握手金融。
当然,张量也投资了包括房司令、桉树空间、37度智能家居、哈奇智能等泛地产项目。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黑洞投资累计参投43家企业,涉及包括互联网、餐饮、文娱等行业。
这种四面出击的方式,难免让人觉得是在碰运气。不幸的是,张量的运气似乎并不好,他在房地产行业之外的投资,绝大多数都不成功。
其接盘的传递娱乐已经连续6个财年亏损。直到今天,传递娱乐也没有走出困境,股价不到1港元,市值不到4亿港元,彻底沦为仙股。
其2017年大手笔投资的小蓝单车,是张量最看好、出手最重的一笔投资,金额高达4亿。不过,小蓝单车早早被淘汰出局,其北京总部也已人去楼空。
副业上的接连失利让主业也受到牵连。在外界看来,张量在实地的上升期强推“智慧社区”是实地衰落的关键。
自不量力
实地集团副总裁李公杰曾言:“项目融入科技元素后,可以提升10%~30%的溢价空间”。不过,智慧社区的建设周期长达30~40个月,与高周转的基因格格不入。
高毛利与高周转通常来说不可兼得,智慧社区的案例是又一个绝好的例证。
回头来看,2016年是实地上车高周转的最后机会,这一模式在三道红线推出之后就彻底失效。结果是,实地放弃了高周转的速成路线,而是选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智慧社区。张量似乎没有认识到:践行智慧社区的理念会制约短期的盈利能力,与销售额冲千亿的愿望更是背道而驰。
换句话说,实地既想要规模,又眼红智慧社区的利润空间。这种既要又要型公司,无法在利益得失间作出正确的取舍,常常淹没于时代的浪潮之中。
再说了,智慧社区的操盘难度远远不是实地可以hold住的,就连能力最强的开发商,当前也不具备做好智慧社区的条件。
“因为开发商对于高科技产业,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理解有限,更别说做技术开发了。房地产行业智能化或许是未来的趋势,但并不是所有开发商都有这个能力,更好的路径或许是与高新技术产业公司进行合作。实地目前是什么都想做,但又没有做出什么。”深圳某券商的首席地产分析师这样说道。
在招股书中,实地坦诚当前面对的困境:三家附属公司拿地后超过1年时间未开发,可能导致土地闲置,无法保证未来不会出现土地没收或者延迟开发的情况。
事实上,张量这种三心二意、不务正业的风格跟其父张力颇有几分相似。张力掌管的富力如今也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其酒店业务大幅亏损,财务报表严重恶化,局势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总结
回头来看,实地的发家靠资源和运气,实地的衰落则是依靠实力。
张量曾说实地要做“地产界的苹果公司”,为此还曾聘请前百度太子李明远出任实地集团总裁,李明远也因此成为业内极其罕见的互联网领域出身的地产总裁。
然而,跨界者鲜少成功,李明远也不例外。2018年11月,实地集团官宣免去李明远的总裁职务,距离其上任还不足两年。
除了李明远,为了挽救濒危的实地,张量还将原碧桂园副总裁刘森峰、原泰禾CFO李斌等大将招入麾下。无奈的是,此举仍无法拯救实地。面对不断下滑的业绩以及每况愈下的资产负债表,张量后续又该何去何从呢?(雨前顾问“无房xinwufang007”分析师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