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区获批,对成都人工智能意味着什么?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2-22 11:46:31 编辑:李雨晨 点击:

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披露,支持成都创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工信部对成都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为重要抓手,聚焦医疗、金融等优势行业,释放应用场景清单,促进技术-产业迭代发展;
二是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在政策、机制、模式创新上积极探索实践,打造有活力的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辐射带动区域人工智能融通发展。
与成都一同获批的还有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3个先导区后,工信部发布的第二批先导区名单,至此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已增至8个。
雨前顾问撰文分析,去年3月成都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此次获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使本地产业发展再提速。试验区和先导区的双双获批,意味着成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攻关」与「应用落地」将齐头并进,驱动产业发展的「双引擎」已经发动。

01
试验区与先导区双向发力
2019年5月,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上海启动建设,面向制造、医疗、交通、金融等先行领域,建设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试验场」。
同年10月,工信部复函支持济南-青岛、深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针对济南-青岛,工信部要求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医疗、家居、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建成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试验场」。
针对深圳,工信部要求聚焦智能芯片、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优势产业,面向医疗健康、金融、供应链、交通、制造等重点领域,积极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
落实到具体产业与领域中搭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成了早期三个先导区的共性要求,此次新增的先导区也不例外。
比如北京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天津聚焦智慧港口、智慧社区等领域,杭州聚焦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领域,广州聚焦智能软硬件与设备、商贸等领域,成都聚焦医疗、金融等领域。
此外我们发现,目前的8个先导区还有一个共性——它们都是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2019年8月,科技部制定并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目标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目前试验区已扩容至12市1县,获批时间和地区详见下表: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与发展试验区建设布局几乎同时推进,且均以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目标,二者有何不同?
经对比研究,雨前顾问认为两者的区别首先在于主导部门不同,创新发展试验区由科技部主导,创新应用先导区由工信部主导。其次侧重点不同,试验区主打技术攻关,强调产学研用结合;先导区主打应用落地,强调领军企业培育。
从获批时间来看,除上海、深圳的先导区和试验区同时获批,济南的先导区先于试验区获批,其它先导区的获批时间都晚于试验区,且先导区的数量一直少于试验区,说明一般先得有技术突破才能有产业应用,这也符合产业发展之规律。
我们认为,如果同一城市兼有试验区和先导区的身份,「技术攻关」与「应用落地」就能互为倚仗双向发力,有利于区域内的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
02
成都进入AI规模应用周期
缘何成都能够获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主要是因为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基础较好,且拥有很大潜力。
据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企业数量达550余家,核心产业规模200亿元,预计到2022年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与关联产业规模,数据来源: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基础,从行业会议的火爆程度也可见一斑。
去年10月27日,由雨前顾问全程参与策划承办的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成都站启动会暨中国(成都)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在成都举办,商汤科技、云从科技、驭势科技、思必驰、第四范式等人工智能领域16家独角兽、90家领军企业领衔,共约200位人工智能企业CEO齐聚蓉城,以满足成都井喷的人工智能市场需求。
在这次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发表了致辞。她指出对人工智能需求端来说,中小企业数量多,覆盖面广,有很多潜在的需求待挖掘,是广阔的蓝海市场,对解决人工智能企业「技术产品落地难」、「高科技难以转换成高收益」这些现实问题,也是一剂良药。
彼时朱秀梅的发言,与现在工信部对成都「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为重要抓手」的要求遥相呼应。
而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筹备进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朱秀梅还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提出三个定位:深化改革的先锋队、探索新机制新方法的试验田、培养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在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上,雨前顾问发布了《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20》。
雨前顾问副总裁张耀文:成都已基本完成人工智能市场教育与意识唤醒阶段,即将进入规模应用周期。
我们针对1000 余家成都市用户企业进行人工智能应用需求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883 份。调查结果显示,51.5%的企业计划或已经部署人工智能,七成企业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已较为成熟。成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意愿强烈,17.67%的企业投入超过100万元/年,23.56%的企业投入在50-100万元/年。
由此可见,成都已基本完成人工智能市场教育与意识唤醒阶段,人工智能进入规模应用周期与商用落地阶段,企业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市场接受程度较高。
目前成都已初步形成了以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医疗、智能安防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特色方向。诸多本地创新型企业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多元发展,展现出从生产制造到市场拓展全链条的创新应用景象。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全景图
制图:雨前顾问
03
先导区助力成都发展再提速
先导区获批,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必提速。
这在去年3月成都获批试验区就有所反映。到去年11月,《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印发,提出推进实施170余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不难预见,先导区获批后,成都也会随之出台实施方案,既会和试验区方案相区别,亦会有联动。其中对原有产业政策的优化和加码必不可少,大概率会新增投资和项目,进而促使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再提速。
至于先导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方向,工信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777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将发挥区域优势,打造成熟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围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及重点城市,加快推动建立更多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并结合各地自身产业实际及区域优势,协同布局构建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引导地方优化产业布局。
由此我们认为,先导区的建设一是会以构建生态为核心。
区别于政府发牌、配套资金支持的传统试点方式,人工智能先导区明确要以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为目标。
上海获批建设先导区时,工信部希望上海能在四个方面实现先导:制度的先行探索,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先行先试,核心技术的先行突破,以及实现国际合作领先水平。这些先导方向正是构建产业生态的路径,对成都也适用。
二是会与新基建工作相结合。
回复中明确提出了「协同布局构建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让其它新型基础设施提能增效。同时新基建也是人工智能重要应用场景,理应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进行规模性的集中建设。
获批先导区,从生态角度,人工智能带动成都相关产业的能力将大大加强;从新基建角度,成都势必新增大量主打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新基建项目,城市发展未来可期!(雨前顾问分析师 程学怡)